经有议论的官员来搪塞。但是,思宗再对韩一良疏中“臣两月内辞却书帕已五百金”纠缠不休,要韩一良说出500两银子是哪些人送的。这时,韩一良再不肯说。于是,韩一良被革职为民。仅仅数月之间,从表彰到革职,还算敢言的韩一良却得到这样的对待。在晚明社会中,官场中的弊端自然不少。相互间送书帕(书仪)是极正常的事。思宗希望一举之间将这种风气杜绝,却又着意在惩罚官员,这样官员们最终只是互相袒护,不敢再说真话了。崇祯二年关于工部招商中收取回扣一事的处理,也充分体现了思宗急于求治的急躁心理。这一年的闰四月,工部尚书张凤翔上疏指出工部招商收取回扣之弊政。内阁大学士韩爌、李标、钱龙锡都说:“此从来陋规,望皇上宽处,后边人敢说。”但是,最终思宗将巡视工部库房的工科给事中王都、陕西道御史高赉明革职严办,等于是让一两个臣工为多年来的积弊传说思宗自缢处承担责任。这也反映思宗随意处理臣工的做事风格,而这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大小臣工们对于朝政中的一切事情,最好是噤口不言。
皇帝督责越严,臣下越不敢担当;皇帝焦劳越勤,臣下就越偷安怠慢。晚明著名的学者刘宗周就在批评思宗的奏疏中这样说:“求治之心操之过急,不免酿为功利;功利之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之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之不已,积为壅蔽。”崇祯朝的政局,正是这样发展下去的,而思宗最终也只落得众叛亲离。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思宗煤山上吊时,身边仅有司礼监太监王承恩陪伴。
思宗自杀以后,他的子女散归民间,下落不明,从而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
长公主、皇太子与朱三太子
思宗的子女不幸生在了末代帝王之家,这就注定了他们悲剧的命运。皇太子先后出现过两个;朱三太子先后出现过多次。不过,他们的下场无一例外都很悲惨,都最终被处死。相比较而言,思宗的女儿后来的下落倒还比较清楚。这是因为,思宗在决意自缢之前,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受辱,曾先后对自己的两个女儿下毒手。即使侥幸生还,也决无法遁逸。
武侠小说常伪托的长平公主,实际上死于顺治三年(1646)。思宗总共有六女,其中四女早逝。崇祯十七年(1644),思宗还有两个女儿,即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崇祯帝自杀前,入寿宁宫,长平公主牵衣而哭。崇祯帝说:“汝何故生我家?”挥剑砍去,断长平公主左臂,昏死过去。接着,思宗入昭仁宫,砍杀昭仁公主。长平公主昏死后,被人抬到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中,五天后竟然苏醒过来。顺治二年(1645),长平公主上书给清世祖,请求准予出家。清世祖不同意,命将长平公主许配给当初思宗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并赐给土田、府邸、金钱、车马。但长平公主经历家破国亡之痛,郁郁寡欢,次年逝世。
思宗共有7个儿子。其中,周皇后生子三人,即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烜(皇二子)、定王慈炯(皇三子);田贵妃生子四人,即永王慈照(皇四子)、悼灵王慈焕(皇五子)、悼怀王(皇六子)、皇七子。崇祯十七年(1644),太子16岁,皇三子定王慈炯14岁,皇四子慈照应当也有十余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其他的儿子都已早逝。与对待女儿的方式不同,思宗在死前命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太子来不及去成国公府,便隐匿于民间,定王和永王一齐去了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城,命令搜寻太子与定王、永王。二十日清晨,嘉定侯周奎将定王、永王交出。太子据说亦被李自成的军队搜获。太子与闯王李自成之间还有一段对话。太子挺立不屈,谈吐自如,问李自成说:“何不杀我?”闯王说:“汝无罪,我岂妄杀!”太子说:“既然这样,听我一句话: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杀我百姓。”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东征吴三桂时,定王、永王随军前往。据说,太子当时也在军中。据《明史》记载,李自成曾封太子为宋王。此后,太子、定王、永王的下落都不清楚,或说曾被吴三桂夺去,或说定王曾在城南遇害。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北京出现皇太子;顺治二年(1645)南京的南明小朝廷中亦出现皇太子。无疑,两位皇太子中必有一假。
先说北京出现的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的北京城,已经牢固地掌握在清朝的手中。然而,一个貌似太子的男子在一位太监的陪同下出现在嘉定侯周奎府中,自称皇太子。当时在周奎府中的长平公主见后,两人抱头痛哭。单看这一节,想来太子应该是真的,否则以长平公主之心如死灰,何以会与一个陌生男子抱头痛哭?而且,长平公主与太子都是周皇后所生,乃是一母同胞的姐弟,怎么可能认错呢?周奎举家向太子行君臣之礼,并问太子:“你一直藏在哪里?”太子回答说:“城陷之日,我单独藏匿在东厂门外。一日夜出,潜至东华门,投身于一个豆腐店里。店小二心知我是避难的人,给我穿上旧衣服,让我在灶前烧火,又害怕我暴露,五天之后将我送到崇文门外的尼姑庵中,在那里假装贫困无依的孤儿住了半个月。常侍(太监)来尼姑庵,发现了我,又把我带回家,藏在密室里。听说公主还在,所以就来相见了。”说完,与公主哭别而去。几天之后,太子又来了,公主告诫他说:“慎毋再至矣。”也许公主明白,三月份周奎既然能把皇三子定王和皇四子永王交给李自成,这次也许会再出卖太子给清朝。果然,十一月十九日太子再来,周奎留宿太子。二十二日,他要求太子自称姓刘,是一个假太子。太子说:“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当晚,周奎令家人将太子逐出门外。太子出门后,被巡逻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交给刑部审理,断为假冒太子。主审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找来原司礼监太监王德化、原锦衣卫10名侍卫太子的锦衣卫来辨认,都说是真太子。侍卫们还下跪说:“此真太子,愿毋伤。”于是钱凤览上书朝廷,指责某些明朝的官员以真太子为假太子。周奎等人竟然还说:“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这位昔日的国丈,似乎已完全将自己的角色转换成一个新的“大清国”的臣民了。最后,摄政王多尔衮出面,宣布将太子押于监狱,后来被处决于狱中。凡争言太子为真的臣工都被处罚,钱凤览处以绞刑。这件事情详细地记载于《甲申传信录》,与《明史》中李自成封太子为宋王的情节有所出入。而且,清人所编的《明史》中也未提及这一次在北京出现的太子,而只提及南明小朝廷中出现的皇太子事件。《明史》是不是故意回避这一次事件呢?孟森就认为北京出现的太子是真的,而南明小朝廷出现的太子是假的,但百姓痛恨弘光政权朱由崧,所以宁愿相信是真太子。那么,南京出现的皇太子事件是怎么样的呢?
顺治二年(1645)三月一日,太监李继周奉弘光皇帝朱由崧之御札,将盛传正流落于苏州、杭州的皇太子接到南京。据说,太子本不愿去南京,行前曾问李继周说:“迎我进京,让皇帝与我做否?”李继周说:“此事奴婢不知。”皇太子入南京后,被安排在兴善寺暂住。弘光帝派两名太监去见太子,辩认真伪。两人一见太子,就抱头恸哭,脱下衣服给太子穿。弘光帝得知之后,大怒,说:“真假未辩,何得便尔。”接着便处死了两名太监,并杀了李继周灭口。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也来探视,正视良久,不敢表态。太子呵斥道:“卢九德,汝何不叩首?”卢九德下意识地跪下便叩首,说:“奴婢无礼。”太子说:“你才隔多长时候,肥胖至此,可见在南京受用!”卢九德只敢叩头:“小爷保重。”卢九德向弘光帝的报告是:“有些相像,却认不真。”皇太子在南京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引发了弘光朝的政治危机。处于长江中游的左良玉,就以护太子的名义进逼南京;在江北的黄得功、刘良佐等总兵也上疏要求善视太子。但是,弘光帝深知,如果太子是真,自己捡来的皇位可能就不保了。因此,在他的布置下,辩认工作慢慢地便朝“假太子”的方向转移。尤其是曾经充任太子讲官的王铎,更是一口咬定太子是假。最后,审讯的结果是:假太子真名叫王之明。接下来的审讯过程颇有意思。三月初八,一审问官指太子为王之明,太子说:“我南来,从不曾说自己是太子,你等不认罢了,何必更名改姓?李继周持皇伯谕帖来召我,非我自来者。”三月十五日,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沾提审。李沾大喊王之明,太子不应。李沾怒道:“为何不应?”太子说:“何不喊'明之王'?”李沾大怒,吩咐用刑,太子高呼皇天上帝。当时,南京士民都说弘光朝廷欲绝先帝血脉。因此,到最后弘光政权虽然不承认太子的真实性,却也不敢加害太子。五月十日,清军大举南下,弘光帝逃到了太平府。南京市民冲入监狱,殴打王铎,放出太子,并拥太子登上皇位。只可惜5天之后,清军即进入南京城。当时,清军的统帅多铎问:“太子何在?”投降的弘光朝大臣们说:“太子是假的,真名叫王之明。”多铎笑道:“逃难之人,自然改姓易名,若说姓朱,早就被你们杀了。”一名降臣说:“太子原也不承认自己叫王之明,是马士英安排下的。”多铎笑道:“奸臣!奸臣!”五月二十五日,多铎设宴招待刚擒获的弘光帝,并将他的位置安排在皇太子之下。皇太子对弘光帝说:“皇伯手札召我来,反不认,又改姓名,极刑加我,岂奸臣所为,皇伯或不知?”弘光帝支支吾吾,不敢出声。几个月以后,多铎将太子和弘光帝都带往北京,随后都被清廷处死。
皇太子案刚结束,清初又接连出现了朱三太子案。顺治八年(1651),有冒称崇祯第三子名朱慈焕者;康熙十二年(1673),有名杨起隆者冒称朱三太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又有化名王士元者,自称为朱三太子朱慈焕,后被凌迟处死;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之子自称朱三太子,聚众造反。因此,朱三太子案先后出现四次。但是,朱三太子到底是思陵不是指思宗的第三子?思宗的第三子名朱慈炯,即定王。按照皇位继承的顺序来说,皇太子既已被杀,则年龄最大的皇三子朱慈炯是最合法的明朝皇位继承人,这也就是“朱三太子”名字吸引人之处。还有一点,朱三太子案中两次指朱三太子为“朱慈焕”,而不是真正的皇三子“朱慈炯”。原因何在?朱慈焕是思宗的第五子,生5岁即病死。据《明史》记载,朱慈焕死前曾对思宗说:“九莲菩萨说:'皇上待外戚太薄,将让他的儿子都死掉。'”九莲菩萨即神宗的生母李太后。思宗觉得此事奇怪,便封朱慈焕为“玄机慈应真君”。所以,朱三太子案中频频以朱慈焕为号召,大概是因为此类活动多依托于民间宗教,所以朱慈焕“玄机慈应真君”的身份具有更大的蛊惑力,应当与真正的皇子没有什么关系。
朱由检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由检
出生: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