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将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幕府将军- 第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天感于太平,自庆长六年,始多产黄金。”世人都这般说,但最初散布这个说法的,定是长安无疑。
  佐渡岛本身至今贫乏不堪。此岛乃是一个只有一万二千石的小岛,先前用作流放罪人之地,但长安如今往这里运送了大量劳役,生活之资愈是贫乏,亦是理所当然。
  原来海边诸民过着半耕半渔的生活,甚是贫困,后来几度被征为矿工。此处虽然四面环海,如今却连鱼也难得吃上。于是,长安特意从石见招来渔民,让其定居于相川和北狄之间的姬津一带。
  总之,长安强行唤醒了这个在海中享受着寂静与孤独的佐渡岛,在它身体上挖开洞穴,让它往外吐出黄金。
  岛上突然涌入这么些人,男女比例大大不谐。江户虽也出现过此种情形,但佐渡所面临的困境远远大于江户当年。相川的劳役甚至到羽茂一带去找女人,奸杀百姓家室之事亦时有发生,各处骚乱不断。
  大久保长安绝未向阿幸提起这些。他只是鼓吹,在一个女人稀缺的黄金岛上,女人将会如何受到男人们的宠爱,令她们激动不已。
  “你们记着,矿工们来时他们会脱下破草鞋。你们一定要珍惜,仔细将其冲洗,仅那鞋里冲下来的黄金,每年亦可攒一袋沙金。”要是这些话被佐渡岛岛神听到,会说些什么?
  如此说来,佐渡岛和长安之间的战事已经开始。而阿幸与将要被带到那里的妓女之间的战火,似还未燃起。
  阿幸还在酣睡。
  成了江户新动脉的大川河中,已经有船只在晨霭中航行。
  大久保长安醒来之后,便会投入忙碌之中。他或许会把女人们交给手下,让她们先去佐渡。除了为松平忠辉备的聘礼,他手头又多了一项事务。他痛感自己应去见见那个叫索德罗的洋人。索德罗来到江户后,在游民和贱民居住的地方找到一处荒废的寺院,一边给穷人看病,一边着手建施药院和教堂。
  长安原本计划从佐渡回来之后,再去见索德罗。然而,索德罗却比他想象中能干得多。他甚为着急,急于扩张旧教势力。
  同样是旧教,也分为葡国耶稣派和班国弗兰西斯派及多米尼加派,他们之间亦经常会有冲突,但是看到家康宠信威廉·亚当斯,他们却又马上团结起来,思量如何阻止新教传播。
  在长安看来,旧教派的担心根本毫无必要。三浦按针并不怎在乎新旧教派之争,信奉新教不过是他出生地的习俗,他只是在冒险,在寻荒。但按针的后台德川家康,在旧教徒眼里却是一尊天神。这头取代丰臣秀吉的巨鲸,无论如何也不可让按针独吞。故,作为让南蛮旧教势力扎根的斗士,索德罗出马了。
  长安不时寻思,索德罗到底是否真正的洋教徒?说不定乃是一个披着信徒外衣的野心勃勃之人。他要是如丰臣秀吉时,将日本和大明国的关系搞得一团糟的沈惟敬……即便如此,大久保长安也并不吃惊。他的野心也在膨胀。他认为,索德罗的野心愈大,可供他利用之处便愈多。他恨不得生了翅膀,飞到浅草的索德罗身边。
  阿幸醒来,已不见了长安的踪影。
  “夫人,您洗漱过了?”阿幸梳洗过,到了妓女们的屋子。这时,长安的手下本间德次郎带着一脸讨好的微笑进来,“奉行大人差小人随行,今日出发前往佐渡。大人好似在这边有新的事务。”
  “我知道。他是去寻索德罗了。”
  “噢!”德次郎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大人都与夫人说了?”
  “不说我也知。”
  “是啊,您二人心心相印,您可看透大人心中所想啊。”
  “当然,因为我是蜂王。”
  “啊?”
  “好了。让大家快些准备吧。”
  “奉行大人说,会在三四日内赶回。途中有近两百男丁护送,不必担心。”德次郎说完,便要出去。
  “且等一下。”阿幸叫住他,“你出生在佐渡吗?”
  “是。小人乃是古老的本间族后裔,祖先在那里生活了几百年。”
  “我带去的这些女人怎样?你可满意?”
  德次郎忙低下头,“这……京城水土滋养的女人,自然……”
  “这当中可有你喜欢的女子?”
  “这……有是有,只怕小人……”
  “无妨,你告诉我她是谁。从今日晚上起,就让她陪你。但我有个条件。”
  “条件?”
  “不可再碰其他女人。安歇之处要和她们分开,免得途中发生争执。”
  “是!那是当然!要是发生争执,奉行大人非砍了小的脑袋不可。”
  “呵呵,另,我问你,奉行大人手下有无不错的造船工匠?”
  “在那样一个孤岛,离了船寸步难行,更无法补给每日所需,要找人造一艘结实的大船,毫无问题。”
  “哦?那你去办此事。”
  就这样,阿幸带着女人们,先长安一步从江户出发了。
  第二十四章 大坂醉梦
  是日,淀夫人依然起得很迟。年轻时,天一黑她便马上有了困意,天刚蒙蒙亮便又睁开了眼,而且整日神清气爽。但近日却反了过来。
  到了晚上,她总是辗转难眠,往往是在被窝里听着第一声鸡鸣,众人陆续起床,她才朦胧睡去。她每被人的脚步声吵醒,便会大发雷霆。而每当训斥完,她又会独自苦笑。日上三竿,已到了巳时,此时却让别人蹑手蹑脚走动,未免过于为难人。
  是日晨,大野治长之母大藏局在淀夫人铺旁候了好长时间。“夫人醒了吗?”看见淀夫人睁开惺忪的睡眼,大藏局低声道,“片桐市正大人从所司府上回来了,正候着您呢,都着急了。”但淀夫人并不回话。
  一个难以启齿的噩梦让她全身汗湿。她梦到了秀赖。秀赖最近个头猛长,现已有六尺,这有些异常,在睡前她便感到忧心。众所周知,秀吉个子矮小。他的儿子却一个劲儿地长。即便不如此,也早就有了秀赖非太阁亲生的谣言。因此,淀夫人愈发忧心。
  或许正因此,在梦中,秀赖才会挑逗她。若淀夫人斥退了秀赖,或许醒来亦不会如此不快。然而她并未拒绝。
  她自责不已,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如在痛苦的沼泽中挣扎。
  大藏局见淀夫人又闭上眼睛,便不再做声,安安静静待在那里。她怎也想不到淀夫人梦到了什么。人说女人本是蛇身,可其梦中竟如此不堪,真是无耻。
  淀夫人有时会把大藏局之子治长叫到自己房中。人皆以为,他们相亲相恋,羡慕治长能得到淀夫人宠幸,但淀夫人却无那般轻松。治长不过是献给她心中深藏的卑鄙蛇身的供品。
  “夫人,片桐大人还在候着呢。”大藏局这才发现淀夫人已陷入沉思。
  淀夫人似终于想起。她将胸中不快暂时压下,起来,默默梳妆打扮。
  片桐且元奉淀夫人密令,去京城拜访所司代板仓胜重。因为震惊天下的丰国祭之后,一个传言在京坂一带大肆流传,说德川家康要隐退。
  家康今年已六十有三,秀吉公便是在这个年纪故去的,家康也记着这个。传闻说,即便身体健康,家康也会辞去将军一职,把权力交给年轻后辈。
  “我仔细回味太阁教训:人不知自己何时将会死去。在我身后,为了天下太平永固,必须让年轻一代习惯压在身上的重负。”这听起来确像家康的话。
  淀夫人一开始并未把传闻当回事。太阁当年把关白一职让与秀次时,亦是出于这种想法。任性的老人往往会为了寻些新奇和变化,说出让人意想不到之言,家康恐也如此。他做将军还不到两年,怎可就此辞去职位?一开始,淀夫人是这般想的。
  “将军似已下定决心。举行盛大的丰国祭,便是欲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给世人一个念想,就像当年太阁举办醍醐赏花会……”听到身边人议论纷纷,淀夫人亦渐生忧心。若传闻属实,不正说明家康心中已确定了继承之人?于是,她把大意告诉了且元,让他到京城一探真相。在家康心腹中,所司代板仓胜重一向以谨慎稳重著称,深得家康倚重。淀夫人猜想,胜重必定明白家康心思。
  梳洗毕,淀夫人到了外间,让人去传且元。
  良久,一脸快意的片桐且元竟和大野治长一同进来。
  “且元,情况如何?”
  “经过本阿弥光悦的周旋,在茶室与板仓大人见了一面,便回来了。”
  “哦。胜重是否毫不相瞒?”
  “是。他说,这些事终究会公之于众,便把他所知全告诉了在下。”
  “传闻属实吗?”
  “将军大人说,太阁大人于六十三岁驾鹤西去,自己不能任享命运之予,故欲隐退。”
  “何时隐退?”
  “定于来春……”
  淀夫人不由往前凑了凑。“来春?这么说来,下一任将军人选已然确定?”她故意不说出秀忠和秀赖,强装平静道。
  家康若立了秀赖,让秀忠辅政,片桐且元怕早就明说了。但恐已无望,秀赖年幼,实在不堪大任。为了不让自己过于失望,淀夫人强作镇定,但且元却显得非常轻松,他和大野治长对视一眼,微笑道:“已然确定。而且,在下以为,如此便足以保得丰臣氏安泰。”
  “可保丰臣氏安泰?”
  “是。板仓胜重绝非为了应付在下而信口胡诌的轻薄之徒,他已一一向在下明言。”
  “将军要遵循与天下公的约定,在秀赖十六岁时,将将军一职交还吗?”淀夫人嘴上这般问,但连她自己都已不信。不知从何时开始,她已明白,所谓交还权柄云云,不过一个难以成真的幻梦。为何会这样,她也无从知道。
  片桐且元再次和大野治长对视一眼,又轻轻一笑。二人好像已经谈过此事,双方都甚是满意。且元道:“夫人,将军大人的想法果然高明,真出在下意料。”
  “并非按照和天下公的约定……”
  “是。那个约定已因治部少辅的轻率举动而成一张废纸。将军大人为了皇室和少君不辞辛劳,出兵征伐会津,石田和大谷却趁机进攻伏见……”
  “好了,这些事我都知道。”淀夫人打断了且元,“那时,将军若对我们抱有敌意,怎会特意将修理从大津送回?以我和秀赖并不知情为由而宽谅我们的那一日起,事情便完全改变了。修理,你说呢?”
  大野治长低声应了一声,向淀夫人施了一礼,道:“请您冷静地听完片桐大人的话。”
  “好,我听。看你们二人满脸笑容,定是好事。”
  “夫人说得对。我们彻底放心了。将军大人为了丰臣氏能够世世代代存续下去,打算把将军之位让与秀忠的同时,举少君为右大臣。”片桐且元一字一顿道。
  “将军?秀忠?举秀赖为右大臣?他到底是何意?”淀夫人真不懂。大野修理也很欣慰,看来并非坏事。她虽然心里如此想,可依然不明这对丰臣氏有何益处。
  这时,片桐且元微笑着点头道:“将军大人的想法实不寻常,我辈万万想不到。右大臣乃信长公最终之位。少君十三岁便被举为右大臣,不久便能任关白、太政大臣,日后定能继承太阁之位。”
  “哦。”
  “而且,日后不会再有战事。这么说,乃是因为丰臣氏从此和征夷大将军及其治下武将无关,而是作为朝廷栋梁。一言以蔽之,只要朝廷不灭,丰臣氏便会永存。”
  淀夫人睁大眼睛,一副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