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第3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泰西水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万历壬子,西洋熊三拔撰。是书皆记取水蓄水之法。一卷曰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二卷曰玉衡车,附以专筩车;曰恒升车,附以双升车;用挈井泉之水。
  三卷曰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四卷曰水法附馀,皆寻泉作井之法,而附以疗病之水。五卷曰水法或问,备言水性。六卷则诸器之图式也。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於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四卷之末有附记云,此外测量水地,度形势高下,以决排江河,蓄泄湖淀,别为一法。或於江湖河海之中,欲作桥梁、城垣、宫室,永不圯壤,别为一法。或於百里之远,疏引源泉,附流灌注,入於国城,分枝析派,任意取用,别为一法。皆别有备论。兹者专言取水,未暇多及云云。则其法尚有全书,今未之见也。
  △《野菜博录》·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鲍山撰。山字元则,号在斋,婺源人。尝入黄山,筑室白龙潭上七年,备尝野蔬诸味。因次其品汇,别其性味,详其调制,著为是编。分草部二卷,木部二卷。草部叶可食者,自大蓝至秋角苗,一百四十二种。木部叶可食者,自茶树柯至藩篱枝,五十九种。花可食者,自腊梅至欛齿,五种。实可食者,自青舍子条至野葡萄,二十五种。花实可食者,槐树、乐华木、房木三种。叶实可食者,杏树至石榴,十九种。花叶实俱可食者,松树至旁其,五种。叶皮实俱可食者,榆钱至老儿树,四种。并图绘其形,以备荒岁。盖明之末造,饥馑相仍,山作此书,亦仁者之用心乎。自序记所得凡四百数十种,而是编所载仅二百六十二种,盖又有所试验去取欤。所录广於王磐《野菜谱》,较明周定王《救荒本草》亦互有出入。木饥金穰,理可先知;尧水汤旱,数亦莫遁。有备无患,不厌周详。苟其有益於民命,则王道不废焉。书虽浅近,要亦荒政之一端也。
  △《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乾隆二年奉敕撰,乾隆七年进呈钦定,御制序文颁行。凡八门。曰天时,分四子目,明耕耘收获之节也。曰土宜,分六子目,尽高下燥湿之利也。曰穀种,凡九子目,别物性也。曰功作,分十子目,尽人力也。曰劝课,分九子目,重农之政也。曰蓄聚,分四子目,备荒之制也。曰农馀,分五子目,种植畜养之事也。
  曰蚕桑,分十子目,蔟箔织纴之法也。天时冠以总论,馀七门各冠以汇考,而诏谕御制诗文,并随类恭录焉。昔周公作书,以无逸为永年之本,而所谓无逸,在先知稼穑之艰难。故重农贵粟,治天下之本也。《管子》、《吕览》所陈种植之法,并文句典奥,与其他篇不类。盖古者必有专书,故诸子得引之,今已佚不可见矣。刘向《七略》,综别九流,以农家自为一类,其书亦无一存。今所传者,以贾思勰《齐民要术》为最古,而名物训诂,通儒或不尽解,无论耕夫织妇也。
  沿而作者,不可殚数,惟王桢、徐光启书为最著,而疏漏冗杂,亦不免焉。我皇上御极之次年,即深维尧典授时之义,虞廷命稷之心,特诏删纂诸书,编为此帙。
  准今酌古,务期於实用有裨。又详考旧章,胪陈政典,不仅以自生自息听之闾阎,尤见轸念民依之至意,非徒农家言矣。
  ──右“农家类”十部,一百九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农家类存目△《耒耜经》·一卷(内府藏本)
  唐陆龟蒙撰。龟字鲁望,吴江人。事迹具《唐书·隐逸传》。是编记犁制特详。犁与耒耜,今古异名也。次及鑱,因又及爬与怠煟源z碡终焉。
  叙述古雅,其词有足观者。旧载《笠泽丛书》中,故唐、宋艺文志皆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始自出一条,意宋末乃别行也。
  △《耕织图诗》·(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楼璹撰。璹,鄞县人,钥之伯父也。《文献通考》载是书,引陈氏之言曰,於潜令鄞楼璹玉撰。今检《永乐大典》所载陈振孙《书录解题》,乃作於潜令鄞楼璹寿玉撰。是寿玉乃璹之字,刊通考者误落一寿字也。此本后有嘉定庚午璹孙洪跋。又有作霖跋,不著其姓,谓公孙洪跋语未载公名,引楼钥后序及宋濂题《耕织图》后,以证此书为璹所作。盖作霖并未见《通考》耳。璹原书凡耕图二十一,织图二十四,各系以诗。今内府所藏画本尚在,业经御题勒石。此本仅存诗三十五首,不载其图,盖非原本矣。
  △《经世民事录》·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桂萼编。萼有《桂文襄奏议》,已著录。是书乃萼为武康知县时,按明大统历所载逐月节气,各注事宜,刊布晓谕。故每卷之首皆称,湖州府武康县据本县阴阳呈,某时为某节,当奉时令施行云云。后嘉靖七年蒋瑜知鄱阳县,萼以是本授之,瑜遂重刊以行。其中每月冠以月令全文一段,与民事无关。且居青阳左个云云,与明制亦绝不相合也。
  △《野菜谱》·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高邮王磐鸿渐撰。磐,明正德嘉靖间人,尝诵咏老人灯诗以讥李东阳者,非元之王磐也。前有存白山人序,不著年月姓名。辨其私印,微似李宫二字,不知为何许人。所记野菜凡六十种,题下有注,注后系以诗歌,又各绘图於其下。
  其诗歌多寓规戒,似谣似谚,颇古质可诵。然所收录,不及鲍山书之赅博也。
  △《农说》·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马一龙撰。一龙字负图,溧阳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自序谓农不知道,知道者又不明农,故天下不务此业而他图贾人之利。闾阎之间力倍而功不半,十室九空,知道者之所深忧。因就田庐作《农说》一章,逐条自为之注,文颇简略。
  △《别本农政全书》·四十六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徐光启撰。陈子龙删补。子龙有《诗问略》,已著录。初光启作《农政全书》,凡六十卷。光启没后,子龙得本於其孙尔爵,与张国维方岳贡共刊之。既而病其稍冗,乃重定此本。子龙所作凡例有曰,文定所集,杂采众家,兼出独见,有得即书,非有条贯。故有略而未详者,有重复而未及删定者,中丞公属子龙以润饰之。以友人谢廷正、张密皆博雅多识,使任旁搜覆校之役,而子龙总其大端。
  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其评点俱仍旧观,恐有深意,不敢臆易云云。所谓文定者,光启之谥。所谓中丞公者,即国维也。今原书有刊版,而此本乃出传钞,并其评点失之。核其体例,较原书颇为清整。然农圃之事,本为琐屑,不必遽厌其详。而所资在於实用,亦不必以考核典故为优劣。故今仍录原书,而此本则附存其目焉。
  △《沈氏农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案此编为桐乡张履祥所刊,称涟川沈氏撰。不知沈氏为谁也。其书成於崇祯末。履祥以其有益於农事,因重为校定。具列艺穀、栽桑、育蚕、畜牧诸法,而首以月令以辨趋事赴功之宜。沈氏为湖州人,故所述皆吴中土宜,与陈旉、王祯诸本互有出入。近时朱坤已刻入《杨园全书》中,而曹溶《学海类编》亦备载之云。
  △《梭山农谱》·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应棠撰。应棠字又许,奉新人。梭山其所居地也。其书分耕、耘、获三卷,详其器与其事,而每条缀一赞词。每卷又各有小序,词多借题抒愤,不尽切於农事也。
  △《豳风广义》·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屾撰。屾字双山,西安人。其书述树桑、养蚕、织纴之法。备绘诸图,详说其制,而鸡豚畜字之法亦附见焉。考蚕月条桑,《豳风》所述,则其地非不可蚕桑。而近代其法久废,故贫民恒以无衣为虞。屾之所述,盖秦民之切务。近时颇解织纴,故所作之帛,世称秦纱,俗曰茧子。四方往往有之,或亦讲求之力欤。
  ──右“农家类”九部,六十八卷,内一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一百三 子部十三
  ○医家类一
  儒之门户分於宋,医之门户分於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观戴良作《朱震亨传》,知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学争也。
  然儒有定理,而医无定法。病情万变,难守一宗。故今所叙录,兼众说焉。明制,定医院十三科,颇为繁碎。而诸家所著,往往以一书兼数科,分隶为难。今通以时代为次。《汉志》医经、经方二家后有房中、神仙二家,后人误读为一,故服饵导引,歧涂颇杂,今悉删除。《周礼》有兽医,《隋志》载《治马经》等九家,杂列医书间,今从其例,附录此门,而退置於末简。贵人贱物之义也。《太素脉法》,不关治疗,今别收入术数家,兹不著录。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唐王冰注。《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后汉张机《伤寒论》引之,始称《素问》。晋皇甫谧《甲乙经序》,称《针经》九卷,《素问》九卷,皆为《内经》,与《汉志》十八篇之数合,则《素问》之名起於汉、晋间矣。故《隋书·经籍志》始著录也,然《隋志》所载只八卷,全元起所注已阙其第七。冰为宝应中人,乃自谓得旧藏之本,补足此卷。宋林亿等校正,谓天元纪大论以下,卷帙独多,与《素问》馀篇绝不相通,疑即张机《伤寒论》序所称阴阳大论之文,冰取以补所亡之卷,理或然也。其刺法论、本病论则冰本亦阙,不能复补矣。冰本颇更其篇次,然每篇之下必注全元起本第几字,犹可考见其旧第。所注排抉隐奥,多所发明。其称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火者不必去水,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无水者不必去火,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遂开明代薛已诸人探本命门之一法,其亦深於医理者矣。冰名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为京兆府参军。林亿等引《人物志》,谓冰为太仆令。未知孰是。然医家皆称王太仆,习读亿书也。其名晁公武《读书志》作王砅,《杜甫集》有赠重表侄王砅诗,亦复相合。然唐、宋志皆作冰,而世传宋椠本亦作冰字。或公武因杜诗而误欤。
  △《灵枢经》·十二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案晁公武《读书志》曰:王冰谓《灵枢》即《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九,或谓好事者於皇甫谧所集《内经·仓公论》中钞出之,名为古书,未知孰是。又李濂《医史》载元吕复《群经古方论》曰:《内经》,《灵枢》,汉、隋、唐志皆不录,隋有《针经》九卷,唐有灵宝注《黄帝九灵经》十二卷而已。或谓王冰以《九灵》更名为《灵枢》,又谓《九灵》尤详於针,故皇甫谧名之为《针经》。
  苟一经而二名,不应《唐志》别出《针经》十二卷,是《灵枢》不及《素问》之古,宋、元人已言之矣。近时杭世骏《道古堂集》亦有《灵枢经跋》,曰《七略》、《汉·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篇,皇甫谧以《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合十八篇当之。《隋书·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