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罴颉堆б准切颉罚渥衷弧跋字痹啤
  △《易图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昆山人。《宋史·艺文志》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集古易》一卷。今《古周易》世罕传本,仅《永乐大典》尚有全文。此书其《图说》也。其说谓六十四正卦,伏羲所作也,故首列《八纯卦各变八卦图》。又谓卦外六爻及六十四覆卦,文王所作也,故有《一卦变六十四卦图》,有《六爻皆变则占对卦、皆不变则占覆卦图》。又谓《序卦》为伏羲,《杂卦》为文王,今之爻辞当为《系辞传》、《系辞传》当为《说卦传》。
  于诸家古《易》之中,其说特为新异,迥与先儒不合。然证以《史记》引“同归殊途”二语为《大传》,不名《系辞传》,《隋志》谓《说卦》三篇,今止一篇,为后人乱其篇题,所言亦时有依据。录而存之,用备一说云尔。
  △《古周易》·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吕祖谦编。祖谦字伯恭,金华人。隆兴元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编修。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古《易》上下经及十翼,本十二篇。自费直、郑玄以至王弼,递有移掇,孔颖达因弼本作《正义》,行於唐代,古《易》遂不复存。宋吕大防始考验旧文,作《周易古经》二卷,晁说之作《录古周易》八篇,薛季宣作《古文周易》十二卷,程迥作《古周易考》一卷,李焘作《周易古经》八卷,吴仁杰作《古周易》十二卷,大致互相出入。祖谦此书与仁杰书最晚出,而较仁杰为有据。凡分《上经》、《下经》、《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为十二篇。《宋志》作一卷,《书录解题》作十二卷,盖以一篇为一卷,其实一也。朱子尝为之《跋》,后作《本义》,即用此本。其书与吕大防书相同,而不言本之大防,尤袤与吴仁杰书尝论之。然祖谦非窃据人书者,税与权《校正周易古经序》,谓偶未见大防本,殆得其实矣。《书录解题》又载《音训》二卷,乃祖谦门人王莘叟所笔受。又称朱子尝刻是书於临漳、会稽,益以程氏是正文字及晁氏说。此本皆无之,殆传写者遗之欤?
  △《易传灯》·四卷(永乐大典本)
  《易传灯》一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散见於各卦之中,题其官曰徐总幹,而不著名字。又载其子子东《序》,谓其父尝师事吕祖谦、唐仲友。考《宋史》徐侨尝受业於祖谦,著《读易记》、《尚书括指》等书。祖谦门人又有徐侃、徐倬,《序》无明文,不能定其为谁也。“传灯”本释氏之语,乃取之以名经解,殊为乖剌。又谓《系辞下传》“《易》之为书”三章,皆汉儒《易纬》之文,讹为夫子之作,以诳后世,亦沿欧阳修之误。又谓圣人观河图有数有象,以纵横十五之妙,配《乾》、《坤》九六之数,白紫者吉,黄黑者凶。是直以《易》数为五行家言,尤未免於驳杂。然其《八卦总论》十六篇,参互以求,颇能得《易》之类例。如曰《大壮》、《大有》、《夬》、《乾》,《乾》在《乾》、《兑》、《离》、《震》之下者也。
  《乾》九三曰“君子”,而馀卦九三皆有“君子、小人”之词,以君子在重刚中,君子则吉,小人则凶,故分别言之也。其处於《巽》、《坎》、《艮》、《坤》之下者曰《小畜》、《大畜》、《需》、《泰》,凡九三上遇阴爻皆有畏敬之义。
  剖析更为微细。又谓《易》之取象,该三代制度。如《比》九五言“王用三驱”,见王田不合围三面而驱之礼。《巽》九二言“史巫纷若”,见古有太史、男巫、女巫之制。论《易》、《礼》之相通,亦有证据。盖一知半解,可取者颇不乏。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固说《易》者之所旁采尔。
  △《易裨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林至撰。至字德久,松江人。《书录解题》作槜李人,未详孰是。淳熙中登进士第。官至秘书省正字。朱子集中有《答林德久书》,即其人也。是书《宋史·艺文志》作一卷,《文献通考》於二卷之外又有《外篇》一卷。此本为元至正间陈泰所刊,总为二卷,盖泰所并也。凡三篇:一曰《法象》,一曰《极数》,一曰《观变》。《自序》称《法象》本之太极,《极数》本之天地数,《观变》本之卦揲,十有八变,皆据《易大传》之文。凡论太极者,惑於四象之说,而失卦画之本。论天地之数者,惑於图书之文,而失参两之宗。论揲蓍者,惑於卦扐之间,而失阴阳之变。各釐而正之。其《外篇》则论反对、相生、世应、互体、纳甲、卦变、动爻、卦气八事。《自序》称谓其非《易》之道则不可,谓《易》尽在於是则非。今观其书,虽未免有主持稍过之处,而所论多中说《易》之弊。其谓《易》道变化不穷,得其一端,皆足以为说,尤至论也。
  △《厚斋易学》·五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冯椅撰。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南康都昌人。《宋史·冯去非传》云:“父椅,家居授徒,所著《易书诗语孟辑说》等书,共二百馀卷。”今多不传,惟所辑《易说》,尚散见《永乐大典》中。考胡一桂《启蒙翼传》引《宋中兴艺文志》云:“宁宗时冯椅为《易辑注》、《辑传》、《外传》,犹以程迥、朱熹未及尽正孔传名义,乃改‘《彖》曰’、‘《象》曰’为赞。”又以隋《经籍志》有《说卦》三篇,改《系辞传》上、下为《说卦》上、中。俞琰《读易举要》所说亦同。今检《永乐大典》所载,但有《辑注》、《辑传》,而无所谓《外传》者,与旧说殊不相合。以椅《自序》核之,当日盖各为一书。《辑注》止解《彖》、《象》,《辑传》则尊《彖》、《象》为经,而退十翼为传。《外传》则以十翼为经,各附先儒之说,而断以己意。《永乐大典》编纂不出一手,割裂其文,杂附於各卦爻下,遂并《外传》之名而没之。今反覆参校,釐为《辑注》四卷,《辑传》三十卷,《外传》十八卷。仍分三书,以还其旧。《辑注》多用古文,如《坤卦》“黄裳”之“裳”作“常”。《蒙卦》“渎蒙”之“渎”
  作“黩”,《屯卦》“磐桓”之“磐”作“般”,“邅如”之“邅”作“亶”,《师卦》“丈人”作“大人”,《旅卦》“资斧”作“齐斧”。虽异今本,而皆根旧义。至於《履》、《否》、《同人》诸卦,以为旧脱卦名宜补,《姤彖》“女壮勿用取”下以为衍女字之类,则椅之自抒所见者也。《辑传》各卦,皆分《卦序》、《卦义》、《彖义》、《爻义》、《象占》诸目,缕析条分,至为详悉,其蒐采亦颇博洽。如王安石、张汝明、张弼、李椿年、李元量、李舜臣、闾邱昕、毛朴、冯时行、兰廷瑞诸家,其全书今皆不传,尚藉是以存梗概。《外传》薈稡群言,亦多所阐发。其以《系辞》为《说卦》,宗吴仁杰之本,董真卿《周易会通》驳之,良允。明杨时乔《周易古今文》乃以合於《隋志》取之,斯好奇之过矣。然合观三书,大抵元元本本,淹贯宏通,要不以一二微瑕掩也。
  《启蒙翼传》又云:“鄱阳汪标手编诸家《易》解为一巨集,名《经传通解》,以椅《易》解为底本,求古今解增入。”盖宋元之际,甚重其书。今标书亦不传,则此书弥可宝贵矣。董真卿、胡一桂皆称是书为《易辑》,《宋史·艺文志》作《易学》,《文献通考》则作《厚斋易学》。考王湜先有《易学》,宜有所别,故今从《通考》之名焉。
  △《童溪易传》·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董真卿以为临安人。朱彝尊《经义考》谓是书前有宁德林焞《序》,称与宗传生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第,则云临安人者误矣。宗传之说,大概祧梁、孟而宗王弼,故其书惟凭心悟,力斥象数之弊,至譬於误注《本草》之杀人。焞《序》述宗传之论,有“性本无说,圣人本无言”之语,不免涉於异学,与杨简《慈湖易传》宗旨相同。盖弼《易》祖尚玄虚以阐发义理,汉学至是而始变。宋儒扫除古法,实从是萌芽。然胡、程祖其义理,而归诸人事,故似浅近而醇实。宗传及简祖其玄虚,而索诸性天,故似高深而幻窅。考沈作喆作《寓简》,第一卷多谈《易》理,大抵以佛氏为宗。作喆为绍兴五年进士,其作《寓简》在淳熙元年,正与宗传同时。然则以禅言《易》,起於南宋之初。特作喆无成书,宗传及简则各有成编,显阐别径耳。《春秋》之书事,《檀弓》之记礼,必谨其变之所始,录存是编,俾学者知明万历以后,动以心学说《易》,流别於此二人。亦说《周礼》者存俞庭椿、邱葵意也。
  △《周易总义》·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宋易祓撰。《南宋馆阁续录》载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舍释褐出身。庆元六年八月除著作郎。九月,知江州。周密《齐东野语》则载其谄事苏师旦,由司业躐擢左司谏。师旦败后,贬死。盖《馆阁续录》但记其入院出院之事,密所记则其究竟也。祓人不足重,其书世亦不甚传,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然其说《易》,兼通理数,折衷众论。每卦先括为《总论》,复於六爻之下各为诠解,於经义实多所发明。与耿南仲之《新讲义》,均未可以人废言也。前有祓门人陈章《序》,称祓侍经筵日,尝以是经进讲。又称祓别有《易学举隅》四卷,裒象与数为之图说,与此书可以参考。今未见传本,惟所撰《周礼总义》,尚散《见永乐大典》中耳。乐雷发有《谒山斋》诗曰:“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细嚼梅花读《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盖指此二书。山斋,祓别号也。则当时亦颇重其书矣。
  △《西溪易说》·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李过撰。过字季辨,兴化人。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此书有过《自序》,在庆元戊午,谓几二十年而成。此本佚去其《序》,而书中亦多阙文,盖传钞讹脱,又非真卿所见之旧矣。其书首为《序说》一卷,分《上、下经》依文讲解,而不及《系辞》以下。冯椅《易学》称其多所发明,而议其以毛渐《三坟》为信,又多割裂经文。如《乾》《坤》初爻初九“潜龙勿用”以下,即接以“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又接以“《文言》曰:潜龙勿用,下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至是以君子勿用也。”汨乱颠倒,殆不可训矣。
  宜为胡一桂所讥。其论爻辞为文王作,谓先儒以西山等字指文王者为凿,而说《明夷》一卦,以上三爻为箕子事,下三爻为文王事,则仍不免自乱其例。盖过晚而丧明,冥心默索,不能与师友相订正,意所独造,或不免毅然自为。而收视返听,用心刻挚,亦往往发先儒所未发。其乱经之罪与诂经之功,固约略可以相当也。
  △《丙子学易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