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系统在制定干预危机预案中,可以配备以下五种专业性人才:指挥人才。擅长于掌控紧急执法现场全局的指挥人才。指挥人才不与相对人进行直接交涉,主要职责是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现场多变的情况,进行具体决断,并负责现场人员的灵活调动。指挥人才是执法现场的灵魂所在,犹如一位技艺高超的棋手,可以将一局危机式的死棋下活,能够把握重心、关键、宽松尺度。
危机谈判人才。谈判人才应谙熟法律法规,知识面广,经验丰富,为人稳重,能够掌握人的心理,具有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其精神的征服性、神态的打动性、表情的感召性、语言的亲和性,力挽狂澜,化解执法危机。不论是相对人当时多么狂躁、怎样的倒地不起、钻到车子底部、拿着瓶子要砸自己的脑袋、将刀具拟插人自己的心窝,只要危机谈判手一出现,与相对人进行一番对话,便能让他回心转意、放弃敌意,得到相对人的认可。
现场摄影人才。具备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进入到危机现场后,既不引起相对人注意,也不加速现场的紧张气氛,更不干扰谈判手与相对人的现场对话,精选最佳的拍摄角度,用各种长焦、短焦、变焦的镜头,将人与物、事与像、形与声全景式地保留在摄影机的磁带上,事后作为有“说服力”的证据加以使用。
解决危机的参谋人才。应具有比常人更强的洞察力,精通城管执法的各项业务,并对相对人的心态变化、价值观念、行为规律了如指掌,善于寻找契机,能从微小的迹象中,敏锐地判断危机的发展方向,准确地预测危机的最终结果。参谋人才通过与现场指挥人才一起,组成“高级智囊团”,分析与评估各种可能性,提出建议,为阶段性、系列性、总体性的决策服务。
维持现场秩序的人才。疏散聚集的围观群众,防止干扰执法现场十分重要。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执法一旦发生危机态势时,就无法控制,还会使现场态势向相反方向发展。城管执法危机干预预案里,要有专门用于维持现场秩序的人才,通过安抚性语言,控制现场距离,极为有分寸地向围观者解释,用现场手势、语言表情、位置控制、提醒出格者等方式来保持现场的相对平静,给现场中心处理危机的执法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以上五种应对与处置危机的专门性人才,组成了有效干预危机的“技术链条”,能够快速、有力地处置执法现场危机。
五、干预目标
城管执法危机干预是一种目的性强的应急行为,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临时“抢救性”活动。这种活动的目标是具体的,可以分层实施,有严格的时间限定。上面所说的五种人在任何现场应对危机的行为中,都包含了不同的活动目的。
那么作为一种成形且要用于实际执法操作中的危机应急预案,应包括怎样的干预目标呢?
控制现场危机态势。在预案设定中,第一个目标就是快速地对现场已经出现的危机征兆进行控制,防止继续恶化。控制现场危机态势包括:稳定现场围观者的情绪,防止围观者发出易于激化现场矛盾的声音,与相对人进行缓和的对话,引起相对人的注意,适时地转化相对人的激动情绪及不和谐的现场姿态(睡在地上、与执法者斗架、用利器威胁、破口大骂等)。
防止现场意外情况发生。预案中防止现场意外情况的发生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意外大多是在现场处置危机时,由于控制不力、预测不够、办法不对而出现的一种现场态势的恶化。由于围观者“唱反调”、说“风凉话”、提醒相对人、质问执法者,执法者的语言具有刺激性,相对人有可能不顾执法者的劝解、商量、提示、阻拦,行为失控,以至发生极为严重的现场后果。防止现场意外情况的发生,必须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恶化”因素,予以事前控制。
不出现人身伤亡。在危机现场不能出现人身伤亡。在严重性危机中,相对人处在一触即发、孤注一掷的边缘,如果执法者不能很好地加以把握,极有可能出现现场的人身伤亡。无论是相对人、现场围观者还是执法者本身,出现人身伤亡,执法者都负有直接责任。要达到不出现人身伤亡的干预目标,必须守好场子、站好步子、把好台子、拉住对子,并且勤动脑子、多出点子、顾及面子,以商量探讨、提出办法、表明立场的方式,实现对现场的有力控制。
恢复局部街区秩序。预案中应包括危机基本解除以后,恢复局部街区社会秩序的干预目标。突发性的执法者与相对人的正面冲突,一般发生在市区街面等开放性环境,容易聚集围观人群。大量围观人群的聚集,不仅妨碍执法者执行公务,还对市区的某一地点、地段、街面造成了潜在危机。它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大忌,执法者解除危机时,要疏散人群,恢复社会秩序。
只要把握城管执法危机干预预案的四个目标,就能基本控制危机,达到有惊无险、有危无害、有累无伤的较好处置效果。
六、活动位置
在城管执法危机干预的预案里,必须基本确定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所处的位置。否则,参与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增援者到场,会加速现场的混乱,使危机现场乱到不可收拾的程度。
城管执法应对危机的有关人员所处位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城管执法现场指挥人员到场后,协同其他执法人员,选择一个能看得清、靠得近、听得见的地方,作为临时处置指挥的地点。若围观者挡住视线,要相应地调换地点,便于直接观察现场情况,有效指挥危机处置。
城管执法谈判人员应在现场的中心位置,直接与相对人进行对话交涉。与相对人保持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即平时两个人在一起说话的距离。相对人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谈判人员要相应地变换位置。当危机没有最后解除之前,谈判人员不能撤离现场,介入后一直持续到危机完全解除。
城管执法摄影人员应根据围观者、相对人、谈判者等现场的情况,不断调整现场位置,从不同的侧面、角度来进行现场拍摄,达到现场采集的取证目的。
城管执法参谋人员的活动位置要兼顾中心现场与临时指挥点,在不引起相对人、围观者注意和反感的前提下,及时传达现场情况、指挥意图等双边信息。每一活动位置,应保持相应的时间长度,不能处在时进时出、忽来忽走、不断晃动的状态。
城管执法维持秩序人员的现场位置,应在中心现场圈内、圈外、左侧、右侧几个点位上,从不同的方向、地点来控制现场的围观者、相对人的行为,确保指挥人员、谈判人员、摄影人员的现场活动正常进行;在危机态势开始缓解时,应加大现场活动的位置范围,疏散围观者。
上述五种现场活动的位置,既总结了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处理突发性事件经验,又考虑了城管执法危机态势的特点,具有实用性、控制性、连续性、艺术性、操作性,是应对危机态势而防止混乱的有效处置策略。
七、善后处理
城管执法危机被解除后,在疏散围观人群、车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治安案件,例如:围观者被车撞了,人被货物碰了,钱包被人掏了,东西被拿了等等。现场城管执法者要干预这些“连带性事件”。
城管执法善后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活动:
疏散人群。疏散围观群众的操作方法是:在城管执法者进行“前期处置”之际,负责维持秩序的队员就应从外围开始,由外到里地劝说围观者立即离开,以免影响执行公务。执法者在说话时,要做到简单明了、态度不亢不卑,先以说为主,接着就在围观者能够接受的限度以内(通过围观者的眼神、面部、肢体表情,可以觉察到他们的内心反应),用单臂或双臂的轻微力量来拨动,以让他们离开;从外侧的左中右三个方向同时进行,最好三个方向能取得一致性的进展;当外围的人群由厚到薄、由多到少、由大到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让内层的众人也离开。疏散人群要遵循渐进式原则,由不同方向开始,先外后内,先易后难,注意平和,不可发出大的响动,不能引发现场事端,减轻中心现场执法者来自围观人群的压力。
现场宣传。城管执法中心现场的执法者在说服、制服、降服了相对人后,以现场围观者为对象,进行城管执法的目的、意义、宗旨、原则、方式等方面的职业宣传,借这个自然的人群环境,宣传城管执法系统的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城管执法的社会形象。具体操作方法是:以谈判人员的良好口语表达能力为依托,以刚发生的危机现象为对象,以本地区行业系统所遭到的暴力抗法事件为例证,而展开一种有说服性、具体性、教育性、感染性的宣传活动。它要求主讲者用一气呵成、娓娓道来、真情实感、不偏不倚、自然大度、流畅和顺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快速地抓住现场的围观者,达到宣传城管、展示风采、传播文明的宣教目的。
帮助整理。由于相对人的情绪失控,现场到处都是抛弃的蔬菜、水果、杂货、碎片等杂物。既然危机已经得到控制,相对人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城管执法者可以帮助相对人来整理现场物品;如果相对人由于自己过于冲动而弄伤了自己,执法者就要提供帮助,把他们送到附近的医院去就诊,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找人清理。所有的现场人员,包括围观者、相对人、大部分执法者、警察在内相关人员离开后,为了保持街面的整洁,可以找专门清理街道的保洁人员来对已经被弄脏的街面进行彻底的清理,保持街面整洁。
这四个方面就是城管执法危机干预预案中的善后处理事宜。起着一种和风细雨、渗透浸润、由点到面的作用,是实现危机干预的背景性因素,有助于圆满处理突发性事件,对城管执法系统有着深远影响。
八、新闻应对
近些年来,城管执法系统面临的“执法危机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为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城管执法应做好危机处置的新闻应对工作。
城管执法系统将危机事件,尤其是重大性危机事件处置完毕后,可就社会公众关注的相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包括一些社会团体、媒体、民众等)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城管执法危机干预的新闻应对是预案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危机新闻追踪。精通现场摄影的执法者,要尽早赶到危机事发地,实录下现场的重要情形,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系统、重点突出的危机画面体系。没有经过“处理‘’的录像片,未经主管负责人的许可,不能向外传播,只作为领导审查、形象档案、后期制作的依据。
危机新闻把关。危机事件结束后,主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审查“现场危机处理原始片”,在此基础上,在保证现场危机处理录像片的新闻性、完整性、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影像剪辑(保密性、关键性、不宜出现的镜头都在剪除之列)。同时,拟定出一个新闻主体稿件,从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