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战的血- 第77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一步该怎么做,我就没了主意了,毕竟我是一名战士,一名在战场上打仗的战士,如果是让我去打一场仗那还好办,但面对这样打又不能打,说又说不走的印度鬼子……我还真有点江郎才尽了。
  事实上,不只是我没了办法,就连伍师长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因为当我把情况向伍师长报告时,他想了半天只回了一句:“不要轻举妄动,继续构筑哨所和防御工事,等待命令!”
  不过很快这种僵局就让印军给打破了。
  也许是印军看到我军黑鹰来来回回的不断运来各种补给和装备,这其中还包括许多用于构建哨所和防御工事的长钉、钢材等,接着一座座瞭望塔、一道道交通壕以及一个个防炮洞很快就在他们面前拔地而起,这就使印军有些坐不住了……这要是我我也坐不住,看着对面的工事就显得自己这边的工事过于单薄了,几乎就可以说一旦打起来那就只有挨揍的份。
  于是印军就有了一个新的动作:实弹训练。
  按印军的想法,应该是希望利用实弹训练将我们吓退或是限制我们修筑工事的速度。因为他们在训练之前还用喇叭朝我们方向大喊:“中国人,我们要进行例行训练,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请你们不要躲在掩体里不要出来!”
  接着就立起了一个个环形靶子……印军立起的这些靶子也有讲究,这些靶子方向是朝着我们所在的一号高地,也就是他们会朝我们开枪的意思,只不过这些靶子是立在斜面偏下的位置,也就是说子弹是射往山脚,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我们造成误伤。
  然后印军就一排排的在靶子两百米前的位置上卧倒,“砰砰”的放起枪来。
  看到这场景我就不由觉得好笑,因为一看这些印度鬼子就知道他们都是没打过仗的,打起枪来一点杀气都没有,甚至还玩儿似的一边打枪一边跟身边的战友说笑,偶尔打中了靶心还能 让他们一阵欢呼……特别服务局啊,不是说这其中相当一部份人是来自62年与我军打过仗的优秀老兵么?怎么就这副德性!
  后来想想也觉得这似乎并不奇怪,62年距现在已经十三年了,就算当年这个特别服务局真是由打过仗的表现优秀的老兵组成,这时只怕也已经退伍了。
  这要是换成我军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国家的军队吧,有经验且在战场上表现优异的老兵,通常都会在部队做教官或是晋升为干部,也就是会把他们的战斗经验继续传承下去。
  但印度就不一样了,就像之前所说的印度是个奉行种姓制度的国家,基层士兵也就是低种姓人群,他们就算在战场上表现再优异、再突出,想要成为晋升也是难上加难,于是没几年……那些老兵很快就被没有经验的新兵给换了下去,当官的还是那些养尊处优没有任何领导及作战经验的高种姓人群。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中印之战前后只打了一个多月,在这场战斗中印军做的基本就只有逃跑……所谓的表现优秀的老兵,也就是逃跑逃得漂亮一些而已,能给其它印军留下的经验也只逃跑的秘决。
  在望远镜里看到印度这个所谓的“特别服务局”的表现,我基本就可以断定面前的这支印军素质并不怎么样。
  不过这也是相对于我们这支有进行过高原训练的合成营来说……随后我很快就想到一个问题,印度在62年就在青藏高原一带组建大量的山地部队,这些山地部队多达12个师,人数有二十余万。
  当然,以印军这个“特别服务局”来看,我相信印军山地师的素质也不怎么样。
  问题就是,我军在青藏高原上的兵力与印军相差过于悬殊,这是由我军后勤补给困难决定的,比如我军东段总兵力与62年时并没有太大的提升,还是只有3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只有印军的几分之一,局部地区甚至只有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这一旦打起仗来,其它部队是很难对这青藏高原进行增援的。
  其原因很容易理解,其一是运输条件会给补给及增援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二就是增援上来的部队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战斗力。
  就像我们合成营刚来到这个高原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增援部队上来后必须得有几个月的时间适应,否则就要面临高原反应、子弹脱靶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当这些增援部队适应高原作战的时候,只怕这边境之战都打完了。
  简单的说,就是眼前这些印军别看他们素质不怎么样,但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长期生活在高原一带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且还有相当多的数量。
  当然,就像之前所说的,印军内部矛盾重重使其士气不足而影响到战斗力,但我们却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印军没有战斗力上。
  正在我思考着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间就有一梭子弹打在我头顶的雪地上,只打得雪块“哗哗”的直往下掉,有些雪块甚至还滚到我脚边。
  警卫员赶忙举起枪来将我团团围住,而对面的印军却暴发出一阵欢呼声……很明显这是他们有意为之,其目的就是给我这个中**官一个下马威。
  这一来就把刀疤等一众战士气坏了,个个都咬牙切齿的举枪对准对面的印军,只等我一声令下就扣动扳机。
  但我却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或者可以说……这也许正是印军所希望的,他们就是想激我们开第一枪。从这一点来说,印军这个“特别服务局”对这一套还是相当有经验。
  “不许开枪!”我下令道。
  想了想,就对罗连长扬了扬头,说道:“打靶子!”


 第二十三章 对峙(三)

  如果是在一般的战场上的话,这时的我就会低调处理,甚至还有可能会示敌以弱……常规战斗就是敌人知道的信息越少越好,最好就是让敌指挥官产生自大的心理而出现误判。
  但现在我面对的却不是一般的战场,这个战场是国与国之间的互相较劲,这时候就不应该隐藏自己的实力了。
  所以我们一出手就是罗连长手下的几组狙击手。
  只听“砰砰”的几声枪响,十余发子弹就十分精准的击中了印军插在斜面上半胸靶的靶心。
  印军的枪声霎时就停了下来,虽说我军距离印军不远,直线距离只有三百多米,但是十余发子弹无一例外的都命中靶心……那就不是印军所能做得到的了。
  但这仅仅只是前戏,接着又是“砰砰”的一阵枪响,那些胸靶就一个个应声而倒。
  这下印军就更是目瞪口呆了,个个都看着不远的地上几根光秃秃的木头发愣,这其中还有一个被打掉的靶子是正好抓在一名印军手里的,只吓得那名印军是连滚带爬的跑回了战壕。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就结束了,隔了几秒后就只听“砰”……
  这会儿只有一声枪响,不过这声枪响给印军带来的震撼却是比前两次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一枪是将对面印军军官的帽子给打飞了。
  这一着只吓得那印军军官面如死灰,傻愣在原地半天也没回过神来。
  如果说前两次命中靶心或是打断胸靶都算不了什么的话,那这一枪有目的的打飞帽子那就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了。因为众所周知帽子是紧贴着头皮的。要想把帽子打飞这子弹就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往上移一分就不中帽子。往下移一分那就是爆头了。
  所以有许多印军甚至都不敢相信这是中**人有意而为之,许多印军宁愿相信这是中**人想要击毙他们的军官,只是没打中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幕。
  于是印军在愣了几秒种之后……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面前的这支印军反应有多慢,如果我们有心将他们剿灭的话,这几秒钟就足以分出胜负了。接着他们就大声喊着命令跑回战壕并朝我们架起了各式武器,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
  我不由朝罗连长瞪了一眼,事实上这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的原意不过就是给印度鬼子看看我军的实力罢了,因此我下的命令才只是“打靶子”。也就是说到打掉靶子那一步这次示威行动也就结束了,谁知道这出戏还是以打掉帽子谢幕的。
  罗连长有些无奈的抽了抽嘴巴,接着狠狠拍了一下身边那名狙击手的脑袋……很明显,这也不是他的主意。
  动手的那名狙击手摸了摸脑袋,摆出一副认错的样子,但他的眼神却是闪耀着莫名的兴奋,摆明了就算重来一次他还会这么做。而且不只是他,合成营里的每名战士都暗暗叫好,甚至还有人偷偷竖起了大拇指。
  我不由摇了摇头,对他这个行为我是可以理解的。战士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报一箭之仇。一吐刚才印军朝我头顶开枪打落雪块羞辱我的那口气。
  想到这里我不由觉得有些好笑,这可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可战士们心里想的还是私人恩怨,如果因为战士们要为我出气而引发一场战争,那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不过想想又觉得这也并无不可,示威嘛,就是要让印军充分感觉到我们的实力,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危险,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让他们知难而退。当然,前提就是不伤及对方的人命。
  甚至还可以说,要是能逼印军先动手那就最好了。
  印军“特别服务局”的这些家伙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在紧张了一阵后,其军官就大声喊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喝令印军放下枪。
  “中国人!”接着就听印军方向用生硬的汉语朝我们喊道:“我们对你们这种危险的举动的表示遗憾,我们并不希望挑起战争,但对于你们这种挑畔行动,如果发生什么突发状况的话,你们应该考虑到后果!”
  闻言我不由与身旁的教导员面面相觑……我们不明白的是,这明明是他们先发起的挑畔行为,我们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这些家伙怎么就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这样一番话?!
  其实这应该说是我们接触的类似这样的交流较少,所以想法可以说比较幼稚,要知道国与国之间就只有赤祼祼的利益,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多无耻的话都会说得出来的。就比如现代,美国就算在斯诺登的爆料之下还有脸指责中国对其进行网络攻击……
  “印度人!”接过通讯员递上来的小喇叭后,我就朝对面喊道:“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简单的说,就是你们怎么做我们也怎么做,不仅这样我们还会十倍、百倍奉还。所以事情其实很简单,我们奉劝你们,在做出任务举动之前,都想想中国人也许会十倍、百倍的还给你们!”
  “说的好!”教导员不住的点着头。
  我这番话的意图很明显,其用意不仅仅是指刚才那件事,更是让印度掂量掂量自己是否有能力对中国发动战争,发动之后是否有办法抵挡得住中**队十倍、百倍的回应。
  我没有再说什么,把话筒往身边一递,就再也不理会那些印度人自顾自的回身走进指挥部了。
  之所以不想再说下去,是因为我觉得像这类完全不顾事实的交谈或者说交流除了浪费口水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想用枪声来回答他们。
  后来我才知道今天这样的交流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因为中印文化的不同。
  中国的文化,是打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