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挠挠头:嗯,还有什么?
贺兰楚石将杯中酒饮尽:太子殿下认为魏王会成为对手。
侯君集:意思是说,魏王有可能成为太子?这不是很麻烦吗?
贺兰楚石:是很麻烦。而且房玄龄、房遗爱、岑文本、韦挺、崔仁师、宗楚客是魏王一党。
侯君集:房玄龄?房玄龄怎么不是太子一党?他是太子少师,他不助太子而助魏王,不是舍正求偏吗?
贺兰楚石:妙处在房遗爱。陛下已经召房遗爱为驸马。陛下视高阳公主为掌上明珠,本来明珠落谁家,是长安轻狂少年饮酒的好话题,这下完了,话题结束。
侯君集:本朝公主,都不是省油的灯,驸马不是好做的。
贺兰楚石:高阳公主尤其不省油。
侯君集:公主、驸马,就让房玄龄是魏王一党了吗?
贺兰楚石:房玄龄最喜爱房遗爱,当然要助魏王为太子,陛下现在宠魏王,房玄龄是几全其美啊,陛下、自己的儿子、将来的太子魏王,是三全其美啊。不过,魏王不要高兴得太早,太子殿下现在对攻守阵法很是入迷,将来太子成为皇帝,殿下成为陛下,父亲,你如果现在开始是太子的人,将来,肯定大权在握。
侯君集点点头,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慢慢合在一起,揉搓起来。第四十一章
李承乾在东宫和贺兰楚石交谈着,两侧是两队士兵。
贺兰楚石:两军交锋,无论两军各是多少人,一个人只对一个人。所以,应对眼前最为重要。这样,无非是先出击或先防守。或者佯攻实守,或者佯守实攻,不过如此。击倒对面的人,才会寻找下一个人。像链条一样,一个一个下去。胜利的一方,会逐渐做到两个人对一个人,三个人对一个人,这时,基本上这一方已经是胜券在握。领军的人,就要开始启动另外的攻击了。
李承乾:听起来好像不是太难。
贺兰楚石:可以让他们开始,一方到三个人对一个人的时候,殿下发令制止,殿下可以数一下是不是三个人对一个人,若是,殿下的眼力就相当厉害了。
李承乾转身踱开:百万大军,也是如此吗?
贺兰楚石:如同写字,笔画再多,无非横竖撇捺。不过,真的到了百万大军,阵法就重要了。征战的事,是兵法,孙子兵法、黄石公兵法,曹操也有兵法,可以览读体会。
李承乾:我听父亲说,阵法,尉迟敬德第一,不过李靖更厉害,因为他懂得的是兵法,阵法自然不在话下。什么时候我去请教他们。
贺兰楚石:殿下,何必舍近求远,我岳父即精通兵法、阵法。
李承乾:侯君集?
张玄素跟在后面:殿下最近总是操演军阵,沉迷游猎,几乎不读书,臣不得不启奏陛下……
李承乾猛地站住,转过身来:右庶子,我听了你十多年的唠叨,受过无数次陛下斥责,我今天告诉你,我太子从今以后不再理会!你尽管启奏陛下,不过启奏的后果,今后要你自己承担!
张玄素:臣职责在身,当然要尽责,当然要承担。
李承乾:你承担得了吗?!
贺兰楚石扯李承乾,提醒他。李承乾仍然盯着张玄素,之后跛行离开。
东宫内,李承乾与侯君集对坐。
李承乾:吏部尚书是贞观开朝功臣,又平定吐谷浑、高昌,立有大功,私下得见,非常感激。
侯君集:不过,功高遭人嫉妒,唉。
李承乾:太子何尝不是!图谋此位者,已有人在。
侯君集做惊异状,沉默,他还不能掌握直接面对太子的分寸。
李承乾诱导侯君集,很诚恳的样子:依你看,我应该如何?
侯君集:殿下现在还是太子,不是吗?
李承乾:我们开诚布公,我是诚心请教。当年你辅助陛下,扳倒我大伯,此中有何教训呢?
侯君集沉默:依我看,当年隐太子和海陵王并不弱,陛下其实处下风,玄武门是险胜。
李承乾:险胜?
侯君集点头:当年陛下只有我们十多个人,八百多军士,而隐太子统制京师,又有长林军三千,力量悬殊。所以谋划之下,事变选在太极宫内,这样,京师兵力与长林军就被阻隔在太极宫外,无用武之地。玄武门内,只有隐太子和海陵王,我们就有优势。
李承乾眼睛发亮:谋划得好!外不强变内强!
侯君集:这是房玄龄的谋划。
李承乾:啊!左仆射如今是我的少师。不过,太极宫内也有数千卫士,八百人恐怕还是难以抵挡吧?
侯君集犹豫了一会儿,看着李承乾:殿下那时还小,大概七岁吧?
李承乾:差不多。当时母亲挡在我的屋外,我只记得外面嘈杂。
侯君集笑了:嘈杂?哈哈……殿下,六月初三晚上,究竟如何以我们的八百人抵挡宫中数千卫士,还是房玄龄的谋划,也就是挟持太上皇,这样才能令宫中卫士,无论多少,不敢乱动!
李承乾:啊!牵一发而制全身,好计!
侯君集:可是陛下当时有所顾忌,杜如晦晓以利害,陛下终于凌晨亲自率我们入太极宫。所以,之所以有贞观新朝,是房谋,杜断。
李承乾:听说,我父亲亲手射死大伯?
侯君集凝视着李承乾,点点头:是。陛下是天下第一弓,死在他弓下的,何止千人!隐太子不过是其中之一。
李承乾兴奋:该下手时,要下得了手啊!如果有人谋我性命,我也不会手软。
侯君集:有人会谋害太子吗?陛下虽偏心魏王,朝廷都有所闻。但魏王还不至于此吧?
李承乾:当然!偏心魏王,就是要立魏王为太子!立魏王为太子,必是废我!我若不从,必有血光之争!不过,若有侯将军在,我何所惧!
侯君集:吏部尚书,只是管管文官,算不上什么势力。
李承乾:你是贞观功臣,平定吐谷浑、高昌立有大功,文武全才,威震天下。说实在,你在朝廷的位置,实在与你的功劳不符!
侯君集眼睛潮湿,深深一拜。
李承乾:我即位,当使你实至名归!
侯君集凝视着李承乾:殿下说即位,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即位就是登基,成为大唐皇帝!
侯君集:陛下未亡,殿下说登基,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一愣:那就叫他做太上皇好了,就像我爷爷。
侯君集慢慢摇头:你太不了解你父亲了。你也太不清楚什么人反对你。殿下虽贵为太子,可是我不得不把你当小孩子看。
李承乾:太子登基为君王,天经地义,什么人敢反对!其实我也有准备,我和我叔叔汉王最为亲近,危急时刻,他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侯君集一惊,凝视着李承乾:你这是谋反啊!
李承乾:谋反?我是谋正。堂堂太子,继承皇位,何反之有!如今,我最信任的就是你了!如果事有危急,侯将军当显当年威风,我即位大唐皇帝,拜侯将军为三公之太尉,位极人臣!
侯君集激动:殿下如此信任,臣,只有肝脑涂地!
两仪殿内,李世民在御位,李承乾在太子位。
李世民注意着尉迟敬德的漂亮衣服:吴国公征战沙场的时候,倒没看出来喜欢华服啊。
尉迟敬德:我一向喜欢啊。征战时再喜欢,也没有办法,总是铠甲护身,汗渍泥土,天下太平了,穿穿喜欢的衣裳。而且,我想告老乞骸骨了。
李世民:尉迟,你开玩笑,你告什么老。
尉迟敬德:天下太平了不是吗?
李世民:天下太平并不是再无战事,只是文治为体,武事为用啊。
尉迟敬德:武事有李靖、侯君集差不多了。将来太子可以了,陛下难道就没有颐养天年的意思吗?
李世民看着尉迟敬德:尉迟,你不该是服丹药糊涂了吧?不过你也不是全没有道理。这样吧,每个月我许你只来朝上议事两次。
尉迟敬德谢过告辞,离开时,薄衣飘舞。
李世民微笑着看他离开:人有的时候真是会很不一样。尉迟将军当年叱咤疆场……承乾,你以太平之年,得立太子,无功受位,全在你是长子。老师讲你在东宫不是很用功,将来怎么办?
李承乾低头:陛下,人孰能无过,但我有失的地方,我决不再犯。近来我苦读《中庸》,获益良多,明天写了文章,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你应该不是笨人。去吧。
李承乾拜,起身离去。李世民看着他一瘸一拐,摇头,叹了一口气。
马厩随从牵过马来,李世民观察马匹,之后,示意随从将马缰递给李泰,李泰有些紧张。
李世民:编《括地志》要行万里路啊,你试试这匹马。
李泰愈发紧张:我不善骑马……
李世民:我儿子都要善于骑马,试试吧。来,用我的鞭子。天下太平,除了编书,领兵布阵绝非屠龙之术。
李泰策马远去。李世民望着他。
李承乾在马厩中跛行,杜正伦随后。
杜正伦:殿下最近总是勤于兵法,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偏废了读书。武略自然不可缺乏,但是将来以文治国,读书才是正道。
李承乾:我已经想明白了,读书,不必我亲自读,你们读,读了之后告诉我就行了。武略,却不是读书可以掌握的,否则,不是成了纸上谈兵吗?
李承乾策马准备离开。
杜正伦:殿下,殿下现在的处境不是太妙啊。陛下已经说过,太子不是不能废的。这是我亲自听到。
李承乾策马转了一下,回到杜正伦前:你认为会吗?
杜正伦:所以我才劝太子啊。魏王的《括地志》,听说快编完了,大唐的山川河流,一切一切,都在其中,而且会传之久远。殿下,你想陛下会怎么想呢?
李承乾在马上愣住,沮丧,愤恨。第四十二章
李世民坐在坐席上。文成公主仪态大方地走进来,与打马球时几乎不是同一个人。
李世民不由得站起来:完全是脱胎换骨,这还是我李家的女儿吗?
文成公主:陛下交付给我的是朝廷大事而不是儿女亲家,我怎么敢掉以轻心。这些年来,我勤习礼仪,聘师教授文史,深恐不能完成陛下大任。
李世民:你这么彬彬有礼,我还怎么跟你说家常话呢?
文成公主:我也是想叫陛下看我当不当得起大唐公主。
李世民高兴地看着文成公主:当得起,当得起。真是不一样啊,还真是舍不得把你嫁出去。
文成公主闻言,突然泪出:我舍不得父母,舍不得长安啊。
张玄素对李承乾道:朝廷遴选我们辅佐太子,国子祭酒右庶子孔颖达、右庶子赵弘智都是饱学之士,通晓政机,可是殿下常常一个多月也不接见他们,他们怎么能对你有帮助呢?太子宫中全是妇女,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二个樊姬啊!
李承乾:樊姬是谁?很漂亮吗?
张玄素摇头:樊姬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殿下应该知道楚庄王。
李承乾:好像听到过,他怎么样?
张玄素:他就是那个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君王,楚庄王原来是左拥郑姬,右抱越女的荒淫君主,后来伍举劝他,他说: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庄王于是奋发图强。可是却常常用人不当。樊姬就帮助他识别有能力的人,楚庄王也就成为有作为的君王。
李承乾:什么樊姬不樊姬我没有兴趣,倒是这个问鼎的典故我喜欢!
张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