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血- 第8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快,这些纸张便出现在了军中将领手中,只要一瞧,这些人脸色便都变得分外的难看,因为他们立时便知晓,秦人根本没有攻城的打算,秦人不希望在这座北地雄城面前流哪怕一滴血。

他们瞅准了城中缺粮,想要煽动城中内乱,再趁机夺取这座北地最坚固的兵家堡垒。

那些纸上写满了字,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挑拨之意,而这些话,都是对城中百姓,乃至于汉军将士说的。

女真人,契丹人等胡人不在此列,因为也许在秦人眼中,这些家伙都是必死之人,因为秦军领军的大将军赵石,不会允许这些人活下去,他北地魔王的称谓,也正是在一次次清洗女真,契丹余孽的杀戮中铸就出来的。

纸上的话很简单,没有什么劝降的言语,只是明明白白的告知城中百姓以及汉军将士。

围城一月,必定有人饿死,围城两月,守军粮草断绝,围城三月,城中只能以人肉为食,女真残暴,当以百姓或汉军作为食粮,围城四月,大秦将不战而胜,疫病肆虐,大同将成为一座死城。

这些话让城中汉军上下人心再次巨震,本来已经绝望的他们,想到那些可怕的场景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开始从胃里往外冒酸水了,若是那般活下来,还不如现在死了算了,许多人在心里不自禁的冒出这个念头,根本抑制不住……

到得傍晚,秦人弓箭手靠近了城池,往城中射出箭矢,箭矢不是为了杀人,只是为了将这些话传进城中。

这些话就算秦人不传,其实许多人心里也明白,但没人愿意说出来,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能活一日,便活一日,谁也不愿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但秦人没这个顾忌,他们毫不犹豫的在城中断粮的时候,将窗户纸捅了一个大窟窿,唤起了人们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恐惧,之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消息根本瞒不住,城中百姓很快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接着便是一场场的混乱,绝望的,饿着肚子的大同百姓开始变得凶狠了起来,他们望着城墙附近的军营,目光变得越来越是怨毒而仇恨。

女真人,契丹人用更凶狠的行动,回答了这些骚乱,他们好像真的吃起了人,并再不准任何百姓或者汉军士卒接近他们的营盘。

女真人,契丹人积威犹在,百姓们终于移开了目光,瞅向了汉军营地,许多人都在心底诅咒着这些金人的走狗不得好死,诡异的寂静了两天,在第三天的夜晚,一些百姓聚集了起来,在一些里长什么的率领之下,攻破了一处汉军营盘,将里面的汉军士卒一个个杀死,哀嚎和惨叫声,在黑夜中传出去老远。

等到救援的兵卒到了,驱散了百姓的时候,他们惊恐的发现,许多尸体都不见了,一股寒意彻底的笼罩在了汉军上下的心头,大同百姓彻底的疯了……

第二天夜晚,在汉军最大的一处营盘,也就是汉军万户陈雾所部的中军大帐中,所有的汉军万户以上将领都聚拢了来,他们一个个脸色苍白,目光惶然,显然,他们被昨天晚上所发生的一切吓坏了……

汉军万户陈雾恶狠狠的盯着他们,早没了平日所表现出来的豪爽和热情,他的声音更像是在咆哮,“这么下去,大家伙儿都得死,而且死的会很惨,你们说,咱们应该怎么办,是到下决心的时候了……”

许多人都明白,这个决心指的是什么,在秦人围城的那一天开始,有许多人就浮起过这个念头,但却顾虑重重,一来怕是依旧保不住自己的性命,二来,却是怕保不住自己的富贵,三来怕旁人有什么旁的心思,拿自己去邀功领赏,所以想要再看看,再听听,而现在这个情形,还听什么,看什么,只能赌上一把了……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899章 请降

深夜,秦军中军大帐灯火通明。

一个身着黑衣的中年汉子被带了进来,大帐之中,大将军赵石高踞于上,种遂坐在下首,魏怀德,张锋聚,种怀玉,江善几个人都在,可谓是秦军中手握大权的人都被召到了这里。

因为这人是从大同城里出来的,是大同守军汉军各部派出来的密使,来意差不多也能清楚,无非就是商量开城投降的事宜罢了。

围城已经有大半个月了,城中详细情形在外的秦军无法知晓,但城中的混乱在城外就能时常听到,想来城中态势已是糟糕到了极点。

军中缺粮,就食于百姓,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无数次,这也表明,敌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刻了,大同陷落也就在眼前,秦军上下等的也算是百无聊赖,围城不攻损伤虽小,但对于大军上下来说,却分外的鼓噪无味。

请命攻城的每天都有,但大将军赵石显得耐心十足,大军士气虽有减弱,但北上以来,屡战屡胜,捷报频传,士气弱也弱不到哪里去。

加上太原,雁门,盂县等处已经牢牢握在手中,算是关死了太行八径,已呈瓮中捉鳖之势。

太原到大同不算太近,也不算太远,再说太原乃金人粮草重地,北上道路在金人修缮之下,粮草输送更是便利,二十万大军粮草无忧。

种种情势,使围城成了最好的选择,半年,只需半年,也许还会短上许多,金人西京大同,就会不攻而克,金人援军来了都无妨,二十万秦军精锐尽聚于此,不会惧怕任何敌手。

试想,蒙古铁骑两三万众,便打的金人三十余万大军丢盔卸甲,后世的萨尔浒之战又是一次翻版,可见王朝末世之相一旦露出来,军队的数量根本不能阻止新兴帝国崛起的脚步……

瞧金人现在这个样子,赵石甚至怀疑,如果自己率大军东出太行,会不会势如破竹,一直打到金人的老家去呢。

当然,这也只是想一想罢了,老大帝国,虽说可能随时轰然倒地,但辽阔的疆土,还是能让他们苟延残喘一段时日,他并不着急,即便蒙古人南下,于现在的大秦来说,也无非是多了一个强敌而已。

蒙古铁骑想要就此席卷天下,做梦去吧……

说回眼前,当这个黑衣汉子被带到中军大帐的时候,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攻陷大同之功可能就在眼前了。

中年汉子刚进到大帐门口,眼睛在帐内扫了扫,已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膝行着上前,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高举在头上。

“大同汉军万户陈将军,领各部汉军万户领兵官,愿开城降顺,此为各位将军所具降书,还请赵大将军,念及大家同为汉家儿郎,为金狗所驱,实乃不得已,望赵大将军能不计前嫌,恕我等来迟之罪,今日之后,当为大将军赴汤蹈火,效那犬马之劳。”

大帐之中,几乎所有人心里都道了声果然,脸上多少都泛出喜色。

旁边的张钰上前一步,将黑衣汉子手中的书信接过来,送到赵石面前。

赵石接过来,撕开漆封,略略看了两眼,就随手放在了案子上,脸上看不出多少喜怒,而是沉声道:“城里的日子不好过吧?”

黑衣汉子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此处又乃秦军中军所在,肃杀之气凝实无比,背后早已透透的出了一身的汗。

心中早就在想,正中坐着的那位高大魁梧的身影,恐怕就是名传北地的北地魔王,秦人大将军赵石赵柱国了,看上去果然如狮如虎,让人望而生畏。

赵石声音传来,他立即便打了个哆嗦,将头深深埋在地上,“回禀大将军,城里已如人间地狱,金狗残暴无比,已经开始吃人肉了……汉军各位将军惶恐无以,大同满城百姓惶恐无已,还请大将军看在满城百姓无辜,汉军将士无辜的份儿上,允降了吧……”

这人显然是汉军中能言会道之士,说的很是在情在理,但也肯定是汉军那边什么陈将军的心腹,说不定还是亲戚,不过在金国呆的久了,总有种让人不太舒服的奴颜媚色的架势表现出来。

赵石沉吟了一下,目光扫过众将,种遂微微颔首,其他人脸上的喜色也遮掩不住,下了太原,打到大同,甚至大同陷落就在眼前。

这样的功绩,别说十几年前,便是几年前,多数也只能做梦想想,但现在就是眼皮子底下发生了,即便是这些秦军的高级将领,也难免满心欢悦,不能自己。

十几年来,大秦好像每一年都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秦已经渐渐露出了王者之姿,一统天下屡屡被人提起,秦人的眼光也开始放的更加长远,人也变得更加的自信。

而一战而定太原,再战而下大同,这样的丰功伟绩,丝毫也不下于当年平蜀之功,所有人都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赵石看了看他们,心里知道,众人的意思也就是那样了,不用再问什么,当秦军大军进入大同的时候,肯定也就是这些家伙最幸福的时候。

百战之功,就在眼前,万万不能得意忘形了,功亏一篑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赵石看着众将的样子,这样的告诫自己,虽然他心里也是心潮澎湃。

我来到,我看见,我征服,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也只有百战之后,胜果尽握手中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是一种真实的心理写照,而不是什么豪言壮语。

他不想骄傲,但骄傲已经溢满胸膛,他不想喜悦,但喜悦已经见诸于脸畔眉梢,赵石虽然在心里告诫着自己,但一战之功,尽毕于此,心里也不禁激越万分。

“好。”赵石轻轻拍击了一下桌案,“回去禀报你们将军,后日卯时开城,迎接大军入城,记得,让你们陈将军准备几颗首级,我要用来安抚民心,再有,所有汉军将士,既往不咎,但之后怎样,还要看他们怎么做了……”

黑衣汉子顿时松了一口气,有心想说,那封降书上写了,是三日之后深夜点火为号,打开大同东门,迎接大军入城,但此行最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些细节,而是为了能保大家性命,既然允了,这些东西还是不要争辩为好,一个不对,惹恼了这位魔王,自己脑袋掉了不要紧,城里的人可就都完了。

黑衣汉子连连叩首称谢,不过之后面泛难色,艰难的再次开口道:“小人……回去要取信于各位将军……还望大将军赐下凭证信物才好……”

这显然是已经准备好了的说辞了,也是最艰难,最关键的一环,赵石在北地的名声,让这些贪生怕死的汉军将领们真的是胆战心惊,宁肯冒着功亏一篑的风险,也要取得凭证之类的东西,如果是当众发下誓言最好,但他们还没那个胆子,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即便如此,此言一出,帐中众将已是脸泛怒色,有人已经厉声呵斥道:“大胆,大将军一诺千金,真是不知死活,竟敢……”

赵石摆手,让众将息声,转头对种遂道:“生死关头,谨慎些到也不为大错,烦劳种将军代笔,回上一封书信,用了我的帅印便好。”

若是以往,这些汉军人马,他真的是瞧不上眼,更不愿这些沾染了一身毛病的家伙进入秦军军伍,但随着一步步推进,疆域越来越是广阔,就地征兵已是大势所趋,这许多关隘,不可能皆由秦人将士来把守。

收服降兵以为己用势在必行,比就地征兵要省事一些,大同这里有成建制的汉军人马,却是正合适,拿来先搓弄一番,得些经验,再推广开来,当有益于大秦日后征战。

即便真不堪用,打散了,择其精壮,补入各部,也是可行,一意抱残守缺,肯定是不成的,这个他在太原就想好了的,不过因为太原守军被打残了,剩下的没有几个,所以才拖延至今,大同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