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招待让福康安很是不满,受处分的人接二连三。
快到边疆某邑的时候,邑令为银子不够,不知如何接待而愁眉不展,他的一个亲戚对他说:“把银子给我,我来接待福大人。”
当时正是炎夏季节,这个亲戚就在房屋的门口栽上松柏,把屋子的墙壁都裱上古色纸,把所有家具都染成乌木色,床上用品也都用了蓝绸缎,房间各处都摆上花。又在村口支上天蓬,把西瓜瓤搅成汁,加些冰糖、薄荷,做成了“西瓜汤”。福康安来到这里,看到房子周围以及屋里的布置,感到很凉爽,又喝了“西瓜汤”,更觉“莫名其妙”。后来,福康安举荐这个邑令升了官。
“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 南辕北辙
典出《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战国后期,魏王打算攻打赵国都城邯郸,但是这时的魏国国力已经衰弱,大臣季梁听说后认为魏王的计策带有很大风险,就立即去求见魏王,打算让魏王放弃这个念头。
为了说服魏王,季梁给魏王讲了一个南辕北辙的故事。他说:“今天臣来的时候,遇见有个人要到楚国去,但他却向北面赶他的车。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非常好。’我说:‘你的马再好也没用啊,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他说:‘没关系,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但这方向不对啊。’他又说:‘我的驾车技术好。’臣听了这个人的话,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这几样东西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目标在南而行动却向北。魏王您千万不要做出这样的事啊!”
魏王听了这个故事,想了一想,然后就表示要重新考虑是否还要攻打赵国。
“南辕北辙”指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也告诫人们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 怒发冲冠
典出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秦昭王知道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稀世璧玉,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惠文王对大臣蔺相如说:“如果我们给了他和氏璧,他不给城池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已经许诺了,如赵国不答应,就失礼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失礼了。权衡一下,倒不如答应他而让秦国失礼。”
赵王采纳了蔺相如的建议,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到了秦国,蔺相如奉上璧玉,秦王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蔺相如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听了赶忙把璧玉交给蔺相如,蔺相如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大王拿到璧后竟只顾递给姬妾们传观,根本没有要交换城池的意思,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秦王怕击碎了玉,只得缓和下来,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回了赵国。书
包 网 Zei8。Com电子书上传分享
四字篇 第十一章(2)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 呕心沥血
典出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中唐时期的李贺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从小就喜欢写诗。每次他出门,都拉出小毛驴骑上去,让书童带好书囊布袋。他常常到处游览,见到好的景物,有趣的题材,有了灵感便立刻动手记下来,扔在他的破锦囊里。到了晚上,李贺便取出那些诗句,铺好纸,研好墨,把白天记的诗句连缀成篇。
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每天的创作习惯,她也知道儿子身体不好,每次都很心疼。李贺一回家,母亲就叫侍女把破锦囊拿过来,倒出李贺所记的诗句。当发现儿子书囊中存放着太多诗句纸片时,便关心地嗔怪:“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呕心沥血”常用来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 破釜沉舟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二世末期,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项羽听说巨鹿被围的消息后便派人率两万人马去解围,但收效甚微。项羽急于立定楚霸王的旗帜,亲自率领所有人马渡过黄河,准备与秦决战。项羽的军队过河后,“皆沉船,破釜甑”,项羽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然后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并且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以此举表示:宁战死,不败逃!
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谁也活不成了,就都舍生忘死地作战。九次激战后,秦军全线崩溃,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破釜沉舟”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 破镜重圆
典出唐孟棨的《本事诗?情感》: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
南朝,陈国太子舍人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陈国末年,隋文帝兴兵攻陈,陈国将亡之际,夫妻二人怕以后由于战乱分离,就商议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各执一半,如若真的分离,就于明年的正月十五在建康以卖破镜为幌子相互寻找。
不久,隋灭了陈国。乐昌公主被隋文帝送给了隋朝越国公杨素。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赶到建康都市大街,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禁不住涕泪俱下。在老人那里,他得知了妻子的处境,他在半面镜子上题了首诗,托老人带给妻子。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想到与丈夫昔日的恩爱情景更是悲痛万分。杨素听说此事,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接妻子回家,夫妻二人重新团聚。
四字篇 第十一章(3)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 欺世盗名
典出《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
春秋时,有个大夫叫史鱼。他曾多次劝谏卫灵公,但是他所提的意见都没被接受。到了后来,史鱼病重,临死时,他告诉儿子,在他死后,不要把尸体装入棺材,他要进行“尸谏”。卫灵公知道后,很是感动,对史鱼大加赞扬。孔子也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战国时,齐国有个贵族出身的人叫田仲,他的哥哥是一位食禄万钟的富翁,可是,田仲离开了哥哥,自己靠织草鞋为生,自命清高不凡。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荀子认为,史鱼、田仲的行为实际是欺世盗名。他说:“没有比盗名这种行径更邪恶的事了,它甚至比偷盗更恶劣。
“欺世盗名”指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杞人忧天
典出《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塌地陷,为此他愁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他的一个朋友很同情他,于是就去开导他,说:“天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每时每刻都在气中活动,你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这个人又问:“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他的朋友又劝导说:“日月星辰,也只不过是发光的气,即使掉下来,也伤不了人的。”这个人又追问:“那么,地要是崩裂了又怎么办呢?”他的朋友又说:“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它布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你一天到晚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崩裂呢?”
这个担心天塌地陷的杞人这下放心下来,高兴地笑了。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下来,高兴极了。
“杞人忧天”比喻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 强弩之末
典出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汉武帝时,匈奴派人来请求和亲,也就是为匈奴可汗娶一位汉家公主,武帝召集大臣商量。
官员王恢多次出任边郡官吏,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热乎劲儿一过,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依我看,别答应和亲,还是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奔劳千里之远打仗,对军队不利。咱们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而匈奴则可以用全部力量来控制咱们的军队。况且‘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大风的尾部,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就算是强劲的弓弩,到了最后就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我们也不是不强大,而是行军千里之后,军力便大大衰弱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很难占到便宜,我看不如跟他们和亲。”参加议论的群臣多数赞同韩安国的观点,于是汉武帝便答应了与匈奴和亲的请求。
四字篇 第十一章(4)
“强弩之末”指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 倾国倾城
典出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是西汉的著名音乐家、舞蹈家,深受武帝的喜爱。一次,李延年为武帝表演新作。他边舞边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听后感叹道:“世上哪有看一眼便可倾覆城国的女子!”武帝身边的平阳侯曹寿听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