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10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莸牧酵蛱杖撕蟠缃褚丫勘涑闪送罗恕

不能说追根溯源没有作用,郑朗就用此推翻了蕃汉不能联姻。试问淮河以北,有多少汉人血液里没有鲜卑人的血脉,若说浓,请到江东去。请问青海以东有多少吐蕃人血液里没有汉人的血脉,要说浓,到真正的青藏高原上。

仅是推翻了朝廷蕃汉不得联姻的禁令,实际两族通婚仍然很困难。汉人对吐蕃抱着瞧不起又畏惧的心态,严重地阻挠了蕃汉融合。

但这条禁令推翻,提前几十年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多少铺垫了一些有利条件。

除了这些杂牌吐蕃人外,还有一族,那就是羌人,看似实力弱,其实很讨厌的,唐朝俗称两面羌,现在依然如此。

王韶前面到了秦州,后面拉拢了数支羌人,不能当真,有好处了,就来献降,或者有了好处,又能迅速反叛。然后与另一个人开始接触,裕罗格勒,这个名字十分陌生,但他还有一个汉名,叫俞龙珂,后来又改了一个汉名,叫包顺。包拯曾任陕西安抚使,对蕃人不错,感恩的,改成的包姓。

俞龙珂部族就在古渭州,仅他手下就是族民十二万人,五人最少得有一丁,若战时二丁抽一,也意味着仅这一族就能征出一万多凶悍的蕃兵战士。

郑朗玩味地看着富弼,问道:“彦国,难道你反对乎?”

“行知,不要小看了我,我非是你嘴中所说的苟和派。这里还有一封特务营送上来的情报。”富弼说着,又抽出一份邸报。

董毡有一个族弟叫董容,两人素不和睦,两个吐蕃大和尚结吴叱腊与康遵新罗结,将董容迎到武胜军。这个武胜军便是古代的狄道,唐朝的临州,后来的临洮,包括后来的宋朝熙河二州。吐蕃得到狄道后,改为武胜军。狄道城附近最大的部族乃是玛勒族,周边还有突门、结斡洽尔、康藏星罗、吹斯伞王阿噶、蒙罗角、抹耳水巴、鄂特凌、托硕、隆博、冷鸡朴、兰山等大族,有的定居,有的游牧。熙河交界处的北方地区因为邻近兰州,四个大族剡毛、鬼驴、耳金、星罗述以及一些小族已为西夏收拢。狄道城西南与河州界有最大的部族乃是唃厮啰第三个妻子,董毡的母亲乔氏的娘家乔家族,还有布沁以巴勒、岱尔、郎家、日珠、结彪、耸昌厮钧、何郎业贤、常家、杓家、赵家、羊家、摩雅克、咱家、沈千、结河、伦布宗、磋藏、丹贝、叶公、章罗、谒兰冬、铎精等部族。

后者在狄道城西南,或者在河州境内,以乔家为首,这些部族与董毡十分亲近,董容不想了。

中间的为西夏人收拢过去,也休想了。

想的是前者,两个大和尚将董容迎到武胜军城,也就是狄道城,或者临州城,或者以后的熙州城,共立文法,准备图并诸羌诸蕃,然后派使到西夏请婚,梁氏许之。

正好王韶派人拉拢招降诸蕃,武胜军几大蕃酋撒四等人,不约而同与王韶眉来眼去。他们想与宋朝交好,董容与大和尚结吴叱腊将并立诸蕃诸羌投降西夏,这些部族肯定不同意了,于是约解法废。

董容得到熙州诸蕃,意义非同小可,宋朝虽经营古渭州,一旦让西夏将狄道控制起来,河湟与南丝绸之路无疑因此隔阻,甚至西夏可以从容绕过古渭州,从武胜军南下,继续招揽收留南方诸族,对宋朝形成一个更长的包围圈。

那么嫁一女又有何妨?

然而董容没有将诸蕃诸羌并拢,一个野家子,两个野和尚,能有什么?梁氏听闻后,又不同意董容的请婚。

富弼拿出这份邸报,没有心情八卦。

这份情报验证郑朗与王韶的看法,不经营河湟,河湟分裂,董毡不能控制,早晚必被西夏慢慢蚕食。到时候局面危矣。

“行知,我知道轻重,但不能说他们说得不对,毕竟这么多年来,吐蕃不管是不是盟友,至少没有与我朝为敌,或多或少牵制了西夏。无罪冒然开边,心里面总有一些不安的想法。再说西夏梁氏凶恶,一旦逼得急,使吐蕃真正与西夏联手,再来一个契丹,我朝那就三面受敌了。”

“彦国,吐蕃是没有与我朝为敌,但不要指望他们安多少好心。我不说河湟自古以来就是汉人的领土,也不说湟中、浩亹、大小榆谷、抱罕土地肥美,更不说此时吐蕃许多部族开始逐渐忘记世仇,渐渐向西夏倒戈,我只说唃厮啰为人。有我朝的原因,当年西夏出兵吐蕃时,我朝未出多少兵力物力相助,但正是因为我朝,让吐蕃休生养息,逍遥自在的做壁上观,然唃厮啰是如何对朝的?曹彬替他削弱了最大的仇敌,提及曹彬唃厮啰立即伏拜,但我朝去使下旨,唃厮啰卧于胡床之上,仅拱手而己。对我朝陛下轻视如此。想让他们做我们的真正盟友,也要让他们看到实力。一个软弱的国家是没有多少朋友的。”

“行知,要小心啊,反正我朝不动手,西夏也要动手,这个分寸,我希望你能把握住。”

“好。”

郑朗又盯着邸报看,忽然道:“钱啊。”

王韶开始动手了,郑朗不知道罢了,知道了不可能让王韶苦巴巴的发起河湟开边之战。这要钱!

大旱还有四年时间了,更要钱!

“什么钱啊?”富弼一愣,他不知道以后的事,认为朝廷经济很好了,一年一亿八千多万,再节约节约,几年债务就全部偿还。郑朗挠了挠头,郁闷地走了出去。一年一亿八千多万,能与王安石强行敛财的最高峰相比了,节约到一年开支仅一亿两千几百万,大约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但这个钱却成了头号难题。到时候,郑朗才明白史上的王安石为什么变成一个钱篓子,明知下面发生许多不好的事,仍然坚持更强硬的改革。

国家缺钱,逼的!

实际此时,朝政渐渐平稳,张方平进入三司,郑朗没有丢手,两头兼顾,改革结束,不管国家有多少欠负,百姓生活却是一天天变好,而且先是河东欠负,再就是陕西路欠负,全部偿还,接下来就是成都府路、河北路以及两广,准备今年一口气全部偿还清。因此反对舆论渐渐减弱,赞成的舆论多起来。

渐渐三年时间,若没有大动作,似乎有了子产治郑的迹象,头年怨,二年恨,三年爱戴。

随着郑朗又将吕诲等人陆续调回朝堂。

谦让啊。

不过吕诲又下去了,开始时吕诲看王安石不顺眼,最后王安石看吕诲也不顺眼。事情起因还是王安石喜欢兴事,但真正原因有些灵异。赵顼弟弟及冠了,按照道理要将他赶出皇宫,不然就有政变发生的可能。然而高滔滔就当没有这一回事发生一样,继续将岐王赵颢留在中宫。著作佐郎章辟光看不下去,便上言宜将岐王迁居外邸。

高滔滔怒,她不能走出来向章辟光发火,只好找赵顼谈心。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于是赵顼以离间罪外放。王安石说了一句,章辟光无罪。难道说错了吗?

吕诲偏要说章辟光有罪,不但要处罚,还要从重处罚,下狱吏审问。

这时候吕诲开始中邪了,按照封建制度,无论是王安石或者章辟光皆没有说错。

王安石不从,赵顼也不从。母亲发火了,安慰母亲,将章辟光外放是做一个样子的,当真啊。

随后不久,吕诲更加怀恨在心,上书言王安石十条大罪。

郑朗安慰了很久,又再三写信给吕诲,你是清臣是直臣,得实事求是,然后将吕诲调了回来。可是吕诲仍死性不改,继续争执不休。王安石忍无可忍,直接对赵顼说,陛下你要诏吕诲,郑公也要诏吕诲,那么是臣不好,让臣外放吧。赵顼同样无可奈何,老吕,你还是到邓州养老吧。

郑朗想谦让的,是他性格造成的结果。不想多争,不想多吵,大家团结起来,上下一心,将国家治理好。但吕诲的事,给了郑朗一记警钟。不仅吕诲,还有那个义利。

郑朗说的仁义阴阳圣智忠恕,仍是本源,就象化学里的元素一样,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净化学元素,同样,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仁义阴阳恩威忠恕,有的是三分中庸。因此所谓的利不可能是纯粹意义上的利,就象用人一样,能断定某人是好人或是坏人,用之得当,周处能变成烈士,用之不当,革命英雄也会变成汪精卫。利也是如此,持之正就是好利,持之不正就是坏利。

但还是有人钻牛角尖。

要感谢的第一个人是范仲淹,首开先河,顺我者就是君子,逆我者就是小人。后来这股风气被赵祯压了下去。

第二感谢的人是韩琦欧阳修与赵曙,因濮仪之争,许多人再次走向绝对的对立面。也就是极阳就有极阴,极阴就有极阳。导致他们的性格既固执又暴戾。

郑朗调教,几个学生仍有一点。吕诲更严重。

看似上下开始交口称赞,可危机还是很严重,仅是暂时压制下去。

无论自己做什么妥协,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不管用,相反的,若是因为过份妥协,导致改革失败,反而为他们抓住把柄。

就在这时候,朝廷接到一个大案子。是因为茶商举报商税引发的。

发生在四川资州。

宋朝因为吃的是半发酵式的茶饼,因此对茶叶的口感与后世是不一样的,排在第一位的建州茶恐怕在后世连前十也排不上,后世排在前十的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等,现在有茶但没有名气。

相反蜀茶因为适合做茶饼,倒是出了许多名茶,宋朝四十九种名茶,西南有大理昆明五果茶与普洱茶,四川的更多,蒙山顶的雅安露芽、蒙顶茶,泸州的纳溪梅岭,横源的雅山茶、鸟嘴茶(又叫明月峡茶),涪州的月兔茶,青城的沙坪茶,温江的邛州茶,峨眉山的峨眉白芽,四十九种名茶中居然占据十几种。

部分劣茶用来茶马,或者用其他方式与蕃羌交换物资,比较好的茶叶还是多提供中原,自各条长江支流运到长江,又从长江运到汉水,抵达中原,或者自大运河运向河北京东等地,或者自蜀道运向陕西。北方也有茶,包括西夏的横山地区都种了茶叶,不过产量低下,茶叶质量也很差,在宋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茶叶全面的通商,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以及销售量。

去年三司也算了一笔账,收入相差不大,是少了一点,可是人力成本下降了,净收入是相仿佛的,而且也利于政令更加简化。毕竟一项茶叶专营,朝廷也要花一些心思经营的。只是那些在茶专营中得利的权贵们再也不能得利了。

实际不是,专营未专营好,商税税也未征好,许多大户人家仍然在偷税逃税。资州一户姓周的中小茶商看到朝廷举报制度后,便举报了当地卢姓大茶商。

资州官府接到举报后,查了查,说没有这回事。但真实情况卢姓茶商根本就没有交过一文钱的税,无他,其子是中书户房令卢道言,与资州知州乃是同年,又是好友。

周姓茶商不服,又扬言说去益州监察司举报。

这激恼了卢家的人,正好周姓茶商包了一艘小船,运茶出峡,船至泸州境内,被卢家人盯上,用船尾随而上,将船上周家商人与船夫以及伙计五人杀害,仅有一名水手见势不妙,跳下中江。这一段江流很急,卢家人找了许久未找到,以为这个水手淹死了,没有在意,然后将船凿沉,伪造船触礁出事的模样,随后离开。

然而水手其实没有溺死,而是机灵的从水里潜行到岸边杂草丛中躲了起来,侥幸躲过这场杀劫。

上了岸后,仔细找人打听了原委,不敢返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