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宋- 第3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必要在大义的旗帜下进行。

“忠烈祠的大门,应当是洁净无瑕的!”

梁永能的日子越来越难受了。

夏州的迅速失陷,给他整个计划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原本就并不充足的兵力再次折损,国相梁乙埋又派人调走近万精兵以充实兴灵之间的力量,而许多部族间流传的谣言也对夏国极为不利——这些部族中,有一部分是不可以倚靠的。但他就如同一只受伤的狼,耐心的潜伏着,等待着敌人犯错。

但宋军却十分谨慎。夺下夏州之后,并不急于进兵,反而开始修筑起城寨,摆出一副防守的姿态来。

这让梁永能颇觉迷惑。难道宋军不想从平夏地区直接攻击兴庆府么?如果宋军果然这样稳扎稳打,梁永能便真要无计可施了。不过很快,梁永能便意识到宋军意图——他们不愿意孤军深入太远,反而是想诱自己的主力出来决战。

宋军的部队不断地向宥州一带进行骚扰性的进攻,却绝不肯轻率的深入一步。

很狡猾,很谨慎。

这是双方比耐心的时刻。

“我们的使者走了多少天了?”眺望着东北一望无际的沙漠,梁永能向部将问道,语气中亦不禁带上了一丝期盼。

“有十天了。”部将回答道,他同样希望使者能带来好消息。

“应该已经到了。”另一个部将满怀期望地说道。

“辽国现在亦不太平,他们会愿意冒着得罪南朝的危险出兵么?”患得患失的心情充斥着众人的心间。

“我们自己也能打赢!”梁永能尽量地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充满自信,给部下们一点强援的希望是可以的,但是不应当过分,这样才能够避免万一幻想破灭后产生绝望感。

但他的话连他自己也不太相信。

折家军凶猛善战的威名震撼着整个平夏地区,许多部族首领私下相互传言:“见折家子慎毋接战。”一些部队见着折家军的旗号,便望风而逃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梁永能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好在决定战争最后的胜负的,并不会是一场两场战斗。

时间是在自己这一边的,梁永能如此相信着,并且也如此灌输给自己的部下,以坚定他们的信心。

第八十九节

在横山山脉以北,毛乌素沙漠以南,有一片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域,在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的荒原,亦有水草丰盛的原野,甚而还有成片成片被开垦耕种的农田。一条并不清沏的无定河由西而东,蜿蜒而行,穿过整片狭长地带,流至宋朝的绥州后方转而往南,注入黄河。这块在西北称得上富饶美丽的土地,被人们称为“平夏”地区,因为它全部在黄河以南,也被西夏人称为“河南”之地。

六月底一个傍晚,在距离无定河很远的原野上,远远可以见到一队骑兵正在向东方夏州城的方向行进。这些士兵们穿戴的铠甲一体全黑,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只在关键部位才采用冷锻的钢片遮护,其余部分则是漆成黑色的猪皮。骑士们排成一里多的长队缓缓而行,虽然队伍最前面的红色军旗依然被“掣旗”高举着,在西北的劲风中猎猎飞舞,但是战士们的疲惫却已无法掩饰,兵器全部被交给了心爱的战马,有许多人甚至将头盔都摘了下来,与敌人的首级一起挂在马上。

这队骑兵的人数无法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说明。队伍当中,有三四百匹各色战马,其中既有数十匹铬着西夏文字的良种河套马,也有宋军从辽国买回的战马,还有来自陕西与吐蕃的战马;但是,这么多的马匹,却只有一百余骑在马上的战士。

种建中便走在这队骑兵的前面。现在,他已是这队骑兵——神锐军第三军第一营第二指挥中官衔最高的军官。在他战马的一侧,挂着曾经与他们血战的西夏人的首领的首级——在他生前,他曾经嘲笑过种建中乳臭未干,在稍后的战斗中,种建中便用一枝羽箭做出了回答,他一箭射中了这个西夏人的左眼,锋锐的三棱箭直贯头颅。

但他们这次遭遇的敌人,实在出乎意料的顽强,或者说是英勇——种建中承认这些西夏人的有着不逊于最精锐的宋军的勇气。宋军最终只是取得了惨胜——在付出了两百余士兵战死,正副指挥使全部殉国的代价之后,任何胜利都只能称为惨胜。

那颗首级不断地撞击着种建中的马靴,不断的勾起种建中对这场他有生以来所遇到的最激烈的战斗的回忆——尽管他疲惫不堪,尽管他恨不能找个地方躺下来喝上一大碗酒,好好睡上一觉,尽管他不想去想任何事情,但他仍然忍不住要回忆那一个个画面。那场战斗中,种建中不知多少次与死亡只是擦肩而过,战斗之时他并不知道要害怕,但此时回想起来,却背心发凉,冷汗直冒。

他使劲摇了摇头,想要让自己停止这种无谓的回忆。策马与他并排而行的承勾段祥奇怪的望了他一眼,种建中羞于让人看出自己内心的那丝惧怕,干脆转过头朝身后望去,以掩饰自己的举动。

在他的身后,夕阳余照,只见一匹匹战马驮着他们主人的尸体向东而行。

一种苍凉的情绪在种建中心中弥漫开来。

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哀怨的胡笳之声,或许是这乐声感染了这些归营的战士,或许是身经百战的战士们也受不了这默默而行的悲凉感,有人用羽箭敲打着捧在手中的头盔,伴着这节奏慨声唱起歌来。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传说是石越所作的这首“南歌子”,曲调悲凉,词中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后来又有一位西军中善解音律的小校,将这首词重新谱曲,平增了几分豪迈慷慨之气,使得此曲在西军中迅速传播开来。许多军士虽然未必识文断字,但却多会传唱此词。

此时一人起唱,众人便齐声相和。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慷慨悲歌,扬于塞上黄昏之时。

种建中的队伍回到夏州城时,夕阳露在山外的部分,已经与新月无异。夏州城的军民,看见这支回城的骑兵的情形,脸上都露出几分讶异。宋军以夏州为据点,抄掠夏州以西地区的策略已经实施了一个月,已经很久没有宋军遇到过真正激烈的战斗了。西夏人夸夸其谈的“平夏兵”,见着宋军的旗帜,往往跑得比兔子还快。看来这支宋军的运气真是不太好,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许多人在心里如是想着。

但感觉到惊异的不仅仅只有夏州城的军民,回到城中的种建中也感觉到奇怪。他离开夏州城不过五天,夏州城中却突然多出了许多衣甲光鲜的禁军士兵来。相比那些神锐军部下无法掩饰的好奇,种建中对这支禁军却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是拱圣军。

位列“上四军”之一(宋军“上四军”自真宗朝起,原指捧日军、天武军、龙卫军、神卫军。小说中,军制改革后,上四军是为捧日军、拱圣军、天武军第一军,天武军第二军,有时亦称“上三军”,其中天武军为步军编制。),在大宋所有禁军中地位仅次于捧日军,号称精锐之精锐,禁军之禁军,扈驾警跸,担当着保卫天子与京师之重任。早在讲武学堂之时,种建中就听说过:只有成绩最好的学员卒业后,才能进入“上四军”与宣武军第一军。这四支禁军,也被宋军军官们视为他日青云之上的捷径。因此,除了那些被戏称为“上舍生”的优秀中低级武官外,在“上四军”中,还充斥着忠臣烈士的后代,世家勋贵的子弟。种建中听他的兄弟种朴说过,在拱圣军中,一个陪戎副尉,都可能有让人咋舌的身世。在这支部队中,祖上三代都为朝廷战死的忠义之门举不胜举,五服以内的便能算到太后宰相的,也绝不罕见。尽管拱圣军也因此被自视为“天下第一军”的宣武第一军所蔑视,讥之为“仪卫军”,但是在一次演习中,拱圣军却曾经干净利落的击败了宣武第一军,让宣武第一军的将士们整整半年抬不起头来。

种朴能够愿意一直呆着不走的部队,不可能是花架子。种建中对此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但这些家伙的眼睛长在头顶之上,在汴京亦是有名的。

街上有回营的西军与河东军士兵带着好奇向这些拱圣军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却无一例外地遭到冷遇。他们列着整齐的队伍,步伐优雅的策马从街道中穿过,每个人都目无表情的目视着前方上空,假装没有看见向他们招呼的友军。但他们那流露出的眼神中,那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甚至是对西军与河东军的轻蔑感,都表露无疑。

“那是哪支部队?马看起来比西贼的还高大……”

“好像是拱圣军……”

“上四军呀?!”

“休得自讨没趣,去理这些没心肺的蠢材!”种建中低声训斥着他的部下们。他的叔伯辈们一直教导他,对于袍泽,对于友军,一定要如同对待亲兄弟一般友爱,因为在战斗的时候,没有身旁的袍泽与友军,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对待友军与袍泽时,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小隐君时常对他们这一辈的种家子弟说的话。但此时的种建中还年轻,对于拱圣军这种自以为了不起的举动,他还没有那么好的修养。

这些骑士早已经在战斗中承认了种建中的地位。这个营部派来的参军,不仅仅武艺出众,勇猛过人,而且在正副指挥使战死后的战斗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不仅仅稳定了军心,而且还指挥得当,这样他们最终才能活着回到夏州城。军队有军队的法则,这种被战士们所承认的指挥权,在现实中远比朝廷任命的指挥权要有权威。所以当种建中开口训斥后,他们立即闭上了嘴巴,并且换了一种怀疑与不信任的眼光,打量起拱圣军来。

“你们陆指挥使在何处?”

种建中徇着声音望去,却见是一个神锐军武官在高声询问自己这一队人马。从胸徽上看,竟是个宣节校尉。他吃了一惊,宣节校尉在禁军中,一般只会担任两个职务:军行军参军或指挥使——而种建中却不过是个御武副尉,营行军参军。他忙将马交给部下,带着承勾段祥一道走上前去,抱拳为礼,先问道:“敢问大人官讳?”

那武官只上下打量了种建中一眼,见到他御武副尉的胸徽,便道:“某是军行军参军江知古,你们陆大人呢?”

种建中与段祥黯然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江知古见着这般神情,又看了一眼他们身后的队伍,亦不觉默然。过了一会,方对种建中道:“你叫何名?”

“下官御武副尉种建中。”

江知古听到这个名字,似乎是怔了一下,方又继续问道:“现在一营第二指挥以你官阶最高?”

“是。”

“那你速吩咐了人带大伙回营休整,便随某一道去见慕容将军。”

种建中微怔了一下,他不知道神锐军第三军都指挥使慕容谦为什么要召见一个小小的指挥使,或者说是这个小小的指挥的最高军官,但他还是很迅速地向段祥交待了一下,牵过自己的战马,随着江知古向神锐军第三军军部走去——他们都不是拱圣军,无紧急军情,自然是不敢在夏州城内骑马的。

夏州出现文武之争后,一方面是为了实施拟定之战略,一方面亦是为了缓解夏州的文武矛盾,同时也为了威慑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