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逆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卧龙逆天- 第1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现今不但推广了科举制度,同时也改革了部分官职,刺史掌管一州政务,没有调兵权,州刺史部设立都督府,负责统管军事。

如诸葛瑾这样的州牧,统管一州军政大事,形同封王,非诸葛亮嫡系,自然是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职位,所以步骘这个广州刺史,与诸葛瑾这个交州牧,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州刺史部设都督府,主将为统军都督,掌管五营兵马,人数视情况而定,一营五百至三千人不等,各营设校尉一人,军司马两人。

郡城设立都指挥使,负责掌管全郡军政,相当于郡尉,但却不像以前,受制与太守,而是双衙分立,互不同属,都指挥使同样掌三营兵马,人数视城防情况而定,人数为三百至一千不等。

县城设立都尉府,负责城中剿匪和救火等重大军务,都尉府管一营人马,人数五十至二百人不等。

另外各州郡县衙门,也设有捕盗司,负责城中一些治安缉盗等杂事。

县以上官职,皆有权利直接上书诸葛亮的权利,若所奏之事,皆可获得准许,这样一来,地方上无论行政军政大权,都能高度集中到诸葛亮手中。

交州方面的俘虏和财物,还未抵达江陵,曹操东征的消息,却传到了江陵,随后诸葛亮又接到了柴桑的甘宁,送来快报,说是江东使者鲁肃,即将出使江陵。

鲁肃人还未到,诸葛亮又接到了张松,从成都派人秘密送来的密函,得知法正也奉命出使江陵,不日即将抵达江陵。

这一连串的消息传来,让诸葛亮赶到了风雨欲来之势,显然新一轮的战事,随着曹操的东征,即将拉开序幕了。

诸葛亮的楚侯府邸书房。

贾诩和徐庶二人,分左右而坐,下首还坐着一名青年,此少年不是别人,乃是马良之弟马谡,马幼常。

马谡是今年江陵城中,秋考的一百三十名学子中,名列第一之人,诸葛亮见其年纪轻轻,朝气蓬勃,遂把他留在了身边,担任中郎,负责文书传令一类事务。

“主公,江东和益州同时派出使者,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我们的援军,以庶之见,此番正是我们进军益州的最佳时机,当务之急,应该整顿兵马,做好进取益州的准备。”徐庶心知诸葛亮此番召集他们前来的目的,就是商议关于出兵之事,当下他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文和先生,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诸葛亮听完徐庶的建议,把目光投向了贾诩道。

贾诩道:“主公,江东这个同盟,咱们暂时还不能丢掉,但益州也不能不取,我料曹操此次东征,目的不过是为了夺回寿春广陵二郡,既然孙权前来求援,主公只需调遣甘宁将军,率领柴桑水军,协助孙权出征便是,同时可以让襄阳的魏延将军和章陵的徐盛将军,率军骚扰南阳和汝南二地,给曹操制造一些麻烦。

“如此一来,作为盟友,咱们也算是尽到了责任,料想孙权也无话可说,而主公您所需要做的,正如元直大人所言,那就是整顿兵马,做好随时进取益州的准备。”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既然尔等意见一致,那这事就这么定了,至于接待江东来使一事,就交由元直兄你负责。”

“诺!”徐庶作揖颔首道。

“幼常,立刻起早一份将令,命驻扎在大庚岭的张飞将军,火速领军返回江陵,不得有误。”诸葛亮起身之时,对马谡吩咐了一声。

(感谢‘快乐好运’和‘蒜蒜头88’书友的打赏支持,谢谢了,呵呵,还有‘狼武士’兄弟,兄弟一贯的评论,给我不少启发哦,感谢所有喜欢本书的兄弟,谢谢。)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乔夫人

第二百三十二章大乔夫人

马谡起草好军令,诸葛亮盖上印玺,交他给负责传递消息的亲兵卫所送了过去。

原本这些事情,是邓艾的职责,现在马谡做了侯府中郎,诸葛亮自是把这些琐事,交给了马谡,让邓艾有时日,多去各军走动,向赵云、张合等将军,请教兵法武艺。

马谡离去后,诸葛亮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继续批复各地的公文,今年各地丰收,如今大部分秋粮,已经运至南郡的兴义仓。

难得今年荆州风调雨顺,加上各项惠农措施,以及建市场促商业的政策,让荆州的粮赋和税赋,都比往年增加了三成,百姓家家户户的收入,也比往年增加了五成,原本亩产不过两三石(本书一石为一百斤。),今年也提高到了四五石。

建造市场,减轻赋税,修缮道路,放宽文牍,便于商人出行便利等等措施,诸葛亮可是让户曹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投进去的金钱,高达三万金。(注:本书一万金即一亿汉代五铢铜钱,古代换算大致的结果,若有更精确的,可以指正,谢谢。)

诸葛亮这些投资,看似花费庞大,但经过这大半年的运作,大部分市场已经开市,虽然距离收回本钱,还需要一些时日,但以现在每月增加的赋税来看,诸葛亮投资这笔钱,最迟也就两三年,就可以回本了。

而建造的这些市场,不说使用百年,但起码用二十年是没有问题,而诸葛亮投资本金,却只需两年就回本,其余的使用期限,自然是纯利润,而作为一个施政者,自然是要远光长远,而不是拘泥眼下的小利。

就好比如今各郡县,诸葛亮都设立了劝学司,而且每座县城,至少建造了三座以上学堂,凡是学堂的教书先生,一律发放俸禄,享受掾吏待遇,贫苦的学生可以享受免费供读。

这笔投资同样不小,但十年二十年后,这些学堂能够诸葛亮培养多少人才,这些都是潜在财富,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

如今荆州大地,大大小小的士族豪族林立,真正读书的人,也基本是出自他们各自的府邸,从上月前各地科考人数来看,就能证明这点了,想想整个南郡,几十万人口,前来参加考试的人选,竟然只有一百五十人。

这一百五十人,其中有一半是南郡的士族豪门弟子,有三十五人是中原避难的士子,真正的寒族子弟,不到三分之一,可见当时寒族百姓,真正能够读书,懂知识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当然这一百五十人,并不是全部数据,显然当中还有不少人,因为不满科考这个制度,而没有报名考试。

所以劝农桑,促商业,开民智,立明堂四件大事,已经成为诸葛亮施政的纲领,这是对内的政策,对外的政策自是开疆扩土,一统山河。

如今对于诸葛亮来说,人才仍然是急需的,这次科举选士,录用了大批士子,充实在各县衙之中,充当佐官,这些人能不能大用,还需要经过一番磨练,才能知道其才能若何。

好在益州的战略部署,即将全面展开,益州天府之国,不但地域千里,人才鼎盛,若得益州,那自己不但能够实力大增,而且急缺的各项人才,也会一一充实进来。

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只有拿下益州,他才有问鼎天下的实力,若困守荆州,虽然能够屹立一时,但终究抵挡不足曹操源源不断的攻击。

毕竟战争,打的就是民力,财力,兵力反倒是最其次的,荆州虽然富裕,但比起曹操的中原大地和北方各州,整体实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曹操不敢与自己硬拼,并不是他真畏惧,而是有江东这个掣肘在,若真拼个鱼死网破,那诸葛亮肯定不会是曹操对手,这不是兵力问题,而是民生。

曹操可以集结二十万大军,长期对荆州作战,时间三个月,诸葛亮抵挡没问题,半年诸葛亮勉强可以维持,若长达一年的话,那诸葛亮境内势必赤地千里,民不果腹,兵无粮草,自然也就不战而匮。

可曹操坚持一年,虽然会有影响,但却不至于国破兵亡,两相比较,诸葛亮心中对于得到益州的渴望,自是一日比一日切盼。

同样江东的孙权,目前的情形,跟诸葛亮没有什么区别,眼下曹操虽然号称三十万大军东征,但诸葛亮相信,孙权不可能不知道,曹操兵马根本没有这么多,可他却仍旧如此惊慌,就是因为他有危机感。

寿春郡和广陵郡地理位置重要,位于江北纵横交错的水域平原,退可作为江东的北面屏障,进可作为进取中原的跳板,孙权好不容得这两郡,自是不容有失。

所以他明知道曹操并无一战灭取他江东之心,可他仍然向诸葛亮求援,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二郡不失,只有二郡不失,若天时有变,他孙权仍然有问鼎中原的机会,这就是强者之心,虽然处于弱势,却仍旧拥有一颗自强不息,奋力向前的进取心。

就在诸葛亮沉思之余,一阵悠扬的琴声传来,不由打乱了诸葛亮的思绪,诸葛亮惊异的站了起来,这琴声熟悉,却不是甄宓所奏,因为甄宓知道,白天诸葛亮在前院处理政务,她抚琴会打扰到诸葛亮的工作,所以白天甄宓是从来不抚琴的。

可现在午后刚过,后院却传来琴声,显然不是甄宓所为,细听之下,诸葛亮却听出来了,这琴声必然是大乔弹奏的,因为琴声中那股幽怨之音,几乎成了大乔琴声中独有的韵味。

这段时日相处,诸葛亮其实已经看出,大乔似乎有意依附自己,而且黄月英几女,也跟自己说过,表示她们姐妹并不反对,而且也希望诸葛亮能够再娶,以便将来多生养子女。

对于这个提议,诸葛亮总是笑笑,不置可否,现今自己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心中已经没有什么遗憾,而且甄宓最近经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已经又有了两月身孕。

不管是儿是女,自己很快就会有第三个孩子了,虽然对于帝王大族来说,或许有些少,但对于诸葛亮来说,三个孩子,已经不少了。

不过眼下政务忙完,大乔这个问题,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是块心病,如今她们姐妹,看样子是铁了心要留在江陵,而且她们姐妹又时常出入侯府,虽然她们跟诸葛亮之间没什么,但现今关于诸葛亮跟二乔之间的风流韵事,却还是成了江陵城那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为这事,礼曹从事习祯,还特意上过奏表,意思是让诸葛亮纳二乔为妾室,收入府邸,以免那些流言蜚语,影响诸葛亮声誉。

这个时代,纳寡妇为妾,并不是什么惊奇之事,相反跟寡妇眉来眼去,反倒会成为别人口中笑资。

对于究竟要不要纳大乔入府,诸葛亮心中还真有些犹豫不决,如今手头事情忙完,正好有空跟大乔交一下心,若她们姐妹真打算留下,自己干脆就留下她,若她们姐妹仍然惦记着江东故乡,也正好趁鲁肃此次出使,让二乔返回江东。

毕竟这两女不是一般女子,而是名动天下的美人,身份尊贵的江东孙夫人,自然不能像对待一般女子一样,否则只会给自己添上一笔不好的历史记载。

(似乎终于可以水到渠成了,大乔的问题,困扰了很久,还是决定留下吧,汗。。。。。。)

第二百三十三章 双喜临门

第二百三十三章双喜临门

不过让诸葛亮意外的是,自己的后院之内,只有大乔一人,一问才知道,黄月英、甄宓、邹欣儿三女,与小乔她们一起出去了。

“妾身是不是打扰到侯爷了?”正在阁楼上抚琴大乔,见诸葛亮突然走了过来,似乎才意识到自己是在楚侯府邸,而不是自己的别院。

“没事,孙夫人无需客气,坐下说话便是。”诸葛亮微微一笑,示意起身的大乔安坐。

“妾身给侯爷沏茶。”大乔柔声说了一句,便开始动起手来了。

虽然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