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词。 实在无法避免,于人前刘晔便直接点其化名“刘王”,这才不算得太过失礼。
“关于任用人事之疑,侄儿得叔父解答已然茅塞顿开,便再问及于袁术之事,却不知诸侯齐讨于他却应大约何时?毕竟由其逍遥日久,则影响……”
刘协虽然并未将袁术当成一位极有威胁之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心中念动,他也敏感地发现了值此“诸侯只怕绝大多数皆有称帝之心”时候,任由一个名义上敢于称“天子”,实际上只差直接建号称帝的皇帝出现,只怕影响极大,这个于百姓中,以及诸侯间影响也会随着时间地推移而渐渐增大。
“帝心勿忧,只待开春天气转好,无论别处诸侯会否有动作,晔自会派徐州众将士出征,就算不能一战竟全功,也得使其损失惨重,以为天下其他有同等心思之人‘表率’!”
现在是于刘晔自家府坻的书房之内,只有他与刘协两人,又是说及如此大之事,刘晔的称呼便得需要斟酌些。 如若因为他现今的强势而全无顾忌这等细节,只怕以后刘协的态度,也是两说之间。
诸侯人心都是不齐的,除了刚刚得到“天子”,极想用其为自己增加实力地曹操,只怕没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候却实际上去讨伐于袁术。
当然,口中义正辞严的遣责自然是有必要的,只要不牵涉到实际的用兵即可……
正如刘晔的预料,除了他和曹操,再无人对于讨伐袁术有实际上的兴趣,孙策便是打着只待征讨之事起,他便委一支少量部曲前往,表示下他与袁术再无瓜葛的态度即可。
吕布从属于刘晔,在此事上他先接到了曹操以朝廷名义上下发的檄文。 接着又拿到了刘晔意思地书信,两相结合下同意出征之事也不能说完全出自他的本意。
……
建安二年一月底,曹操在将迁都地朝廷完全安顿好后,为了加强自己地影响力,也使得自己拥有朝廷正统的名号更加实际,顺带先打击一番袁术地嚣张气焰,继于“讨袁檄文”后。 以“当逢乱局,应集中力量先统合天下”为名使得大权独揽一身的曹操再一次散发了无数公文。 大封于天下诸侯。 其中——
曹操自己领为大将军;袁绍封为太尉,随其家中长辈之后,再次位进三公之列;而刘晔作为曹操地极力拉拢对像,在三公有任,实权最强的大将军已被瓜分后,他地封任就值得曹操仔细考虑,最终他还是以“刘子扬代朝廷先收拾幽州叛乱。 复平息徐州争端,早前更有留部曲于洛阳,使得天子归都之后不至于受无粮之苦……”诸多功劳,请打破常便,使得刘晔有加督徐州之权外,再封刘晔王爵直接跳过了公爵这一步。
他的意思虽然朝廷百官有些争议,最终因为刘晔本就是汉室宗亲,确实有诸多功劳。 又并非是违了高祖刘邦的“异姓不封王”禁忌,那么封王之事阻力也就小了很多。
分封之事虽然涉及诸侯不少,但最重要的也仅是曹操,袁绍,刘晔三人而已,其余众人便不再列举。
而刘晔被封为“安平王”。 封地便在冀州的安平国,却在袁绍境内,这究竟是曹操为了使得刘晔先前“安平侯”之正名方便,还是本就别有用心?
这一切都与最终的结果无关,汉室中有王位的因为继承原因并不少,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实权地,这也正是刘晔作为一个有实权的汉室宗亲再封为王朝廷中有反对声音的原因了,若是刘晔并非什么大人物,而曹操又进言使他任为其先祖刘延之阜陵王位,这几乎便是无人关心之事。 自然也谈不上反对了。
二月五日。 曹操派一千余军士保护的朝廷宣诏中常侍到达郯县,当众宣读“……故任原安平侯刘晔督徐州之事。 并进为安平王,享安平国赋税,钦此!”
“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个诏令的来临,对于刘晔以及徐州的官吏们而言,都是一个极为意外之事。 连刘协也未想到曹操竟然刚掌大权便有如此大动作,其揽权于一身情况从此便可知晓,对于他自己终是听从田畴、赵明之劝,未选择留下等他人奉迎之决定,更是庆幸不已。
依着曹操行事的方法,岂非是大小诸事都得由着他的意思,身为君王不过也仅是一个盖印之人,更是否何时连此权力都会失去……如此结局自然非刘协所愿!
不论刘晔与刘协两人如何不情愿,但在正式场合下,他们都得以大礼迎旨意。 接过“圣旨”,刘晔教张昭负责接待于宣旨而来之人,他自己却借着将圣旨亲请回家,奉在正堂供着之名急匆匆带着刘协回到了府中。
“这旨意却是让臣极其为难,却不知皇上意思如何?”
有正牌天子在身边,刘晔对于这等领王爵大事当然不能置之不理,若刘协心意不喜,他接一个没有实际作用地王爵之位岂非得不偿失?
“曹孟德不是自领为大将军,更有袁本初亦进位太尉之事?叔父不必多想其它,凭着叔父功绩,这王爵却也实质名归……”
刘协在这里却也显示出他对于人情世故的精明,以这种开明的态度来放任刘晔接任王位,这可以算是他身为实际上君主在此时拉拢于刘晔,想使刘晔在以后的日子里完全忠心于他,最终能够使他重新收得汉室江山。 相比较而言,一个有好听名号,却无多少实际用处的王位实在不堪相比。
“有皇上许诺,臣方能依此身份与他人虚以委蛇,臣多谢皇上宽宏之恩!”
无论平时如何逢得这等场景,君臣礼仪在刘晔还承认刘协是唯一的正统皇帝之时,都得重视实行。
“皇叔不必见外,朕亦非是不知事理之人,何谓真心,何谓假意,经过皇叔教导,知晓一切只为最终能够顺利成事之后,却是再不会计较于此等小节,虽无玉玺在身,朕亦属落难之人,但身为帝皇一言九鼎还是能够当得,便借机真封皇叔为安平王之职,加九锡,将来若能收复冀州之地,也可使得皇叔实质名归!”
借花献佛,使得这张本就会让刘晔与刘协之间极有可能产生一丝尴尬地圣旨,反而成为了刘协用来示己之诚,拉拢于刘晔的手断,这并非刘晔所教,只是刘协自己本身具有,且观察刘晔御下手断后,自己总结而出。
到了最后,在这个短暂的两人又回归于君臣关系时刻,刘协忽然笑道:“现今往后,私下朕却可称皇叔为王叔了,而王叔于人前却也得以孤家寡人自称,这却并非极其惬意之事!”
“皇上说笑了,却不知有多少人却想着这机会呢!称孤道寡并不能为实际带来何种影响,更有可能身份变化与属下产生距离感,这其中可谓有百弊而少利,却不知天下人为何如此热心……”
正如刘晔所说,他的身份如果成为“王爷”,那么无论是与士族中未及仕官之人,或者是属下那些并未成为亲信者而言,都是一个需得仰视,距离感极强。 就算是心腹属下之处,只怕也多少有些这等影响。
“王叔不必如此作想,至少王叔之属下众将官们却能得到更高一极武职赐封,王叔自己又有都督军政大事之实,对于他们的任命在如今形势下却可属于‘先斩后奏’,对于将士们的积极性而言,此项可为大利!”
刘协对于刘晔能够宠辱不惊,在正式得到封为王位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与他这位真正的皇帝交流,最后实质名归,同样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封王之事弊大于利之实的这种作风,当然是极为欣赏地,也如此作开解道。
“或许……此便为惟一有实利之处罢!”
刘晔轻轻摇头叹息一声,以这句话作为了结束语。
曹操最终进位为魏公,最后很快再加为魏王,便是他大开杀戒,性情大变地时期。 从实际意义上讲,在打天下之时,一位身份不高不低的主公相较于很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地高位者,在刘晔奉行的“以情感属下而收其心”主体策略来说,说他封王有些得不偿失也并非是妄语。
……
“该来的,终究会来!这等封王之事,不在于其名号如何,却终应当还在自己实际态度如何,便如往时一般,希望能将此影响减小到最少,更能以可封更高武职之利发挥最大,那便可再变坏事反成为好事……”
当夜心思冷静下来的刘晔,在回到家中以后,却是脑中灵光一闪如此想道。
有此想法,刘晔终于将这个曹操本就为了拉拢他而特意力排众疑,实际上却给他带来不小困扰的圣旨之事抛开,而将目光转向了,很快便要进行的讨伐袁术之事上……
卷七:跃马徐州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五章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五章
因为袁术意外的提早称帝,而并非于历史上那般在夏季,故而刘晔本来打算的趁着蒙冲船加时加力下将在二月中旬下水之时,待得水军将士熟悉,将于三月剿灭东海贼王通部后回到幽州,处理诸多事务的打算,也就只能再次延后。
此次刘晔到徐州已近一年,若非幽州有刘虞作镇,他想这般长期不留于职守方式,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变故,不会如现今这般相安无事!
刘虞强于治政,与刘晔在离开徐州之时,张昭,陈群,糜竺等人互相牵制不同,刘虞无论是身分和能力,都可以作主绝大多数重要之事。 他的弱项也仅是于军事方面而已。 刘晔留下的张飞统领军事,数次征集更多了充足的整训军士,两相结合下,自然相得益彰。
故此刘晔往来于两州之间,通常是徐州这里却是离开得时间少些,幽州则相对多些。
通过书信绕道传递,刘晔也能大略把握幽州两月前的形势,对于现今再延后些时日,等得袁术之事告一段落,然后再回于幽州,这当然是恰当和明智的。 毕竟牵涉到作战之事,非他作主,只怕就算独领军事的赵云无法顶住文臣们压力,自作决断征讨与否。
如若没有文臣们的粮草后勤保障,想打赢一场大战,只怕也是痴人说梦而已!
于是,时间便从二月刘晔数次巡视军士,并前往朐县水师大营。 亲自鼓励初登于蒙冲大舰熟悉的水军,并且聚集军粮辎重备战过程中缓缓度过。
……
“公台,奉先之心意如何,汝可有把握?”
刘晔在二月十七日这吕布与陈宫依例来到郯县,求取于补给粮食手令时,寻机安顿好吕布后便招来陈宫问起这个他极为关心地问题。
“启禀主公,温侯知晓属下与主公关系之后。 便一直有些隔阂,其人心思也渐有些深沉。 实难以如前时那般他丝毫不对属下设防时完全知其心意。 但仅凭行事属下可略作推测,温侯非是一心认主后便再无多余想法者,无论主公待他如何厚恩,只怕若有机会,他的选择如何实难以预料!而其属下士兵,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卒,纪律散慢者十之六七。虽然因为主公之告诫有些收敛,却并非长久之计,终将会有反复,故而以属下意见还是,寻机一劳永逸好些……”
无论是对于吕布还是曹操,陈宫都没有什么效忠想法,他更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故而在经过一年有余的观察。 发现吕布是个不确定因素之后,他还是选择了直言相谏。
当然,这里的“一劳永逸”并非是必须要杀了吕布,解决的方式有很多,而除恶务尽也仅是其中最简单也是影响最坏的一种。 驱其出境任其自生自灭,或者夺其兵权。 让他完全退出征战争霸天下舞台,无论哪种都比直接杀了效果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