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的愤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首的愤怒- 第1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装甲军。
  这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他们是”沙漠之虎”李默的王牌, 是德军在北非的第一主力。 坦克如潮水般地滚过战场,履带搅起一缕浓密的沙雾。 在德军的猛烈攻击下,英联军节节败退,蒙哥马利将军在24日乘车到前线时,碰上一阵猛烈炮击,从车子里摔出来,心脏病突发差点一命呜呼。
  根据伊丽莎白元首的命令,在德军发起攻击48个小时后,蒙哥马利就回到了前线,重新接替了指挥权,但这时的局势可以说是大势已去,纵使蒙哥马利有回天之力,也根本不可能挽回败局。尽管经过激战,英联军使德军受到一些损失。 为避免全军覆没,一向自负的蒙哥马利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蒙哥马利在给娇妻的信中哀叹道:
  “我不相信,几乎也不再相信我们会胜利。我们的生死操纵纵在上帝手里了。”
  蒙哥马利在经过激战后,特别是在他的装甲部队大量被歼灭的情况下,显然再也没有能力施展他那惯用的、而且十分成功的战法。
  路漫漫,沙漫漫,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下,昔日只知道前进的蒙哥马利,他的名气也绝不是白给的,他在事先没有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难以置信地组织了一次精明的撤退。
  ……(未完待续。。)


 第345章 回天乏术

  李默没有能够及时察觉蒙哥马利的撤退行动,而且察觉后也没有及时追击,因为李默需要他们退路几个战略点,来达到分散英联军的意图。
  以往的教训可能使一向谨慎的李默愈加小心和按部就班。德军已经连胜两场,使八十多万英联军损失巨大,光是李默抓的英联军俘虏,都达到了二十多万,等英联军在撤退到一些相关的据点后,李默就可以击中兵力各个歼灭了。
  第二天,就在李默准备乘胜追击时。老天却出来帮了蒙哥马利的忙。突然下起了沙漠中少见的大雨。使沙漠里坚硬的路面顿时变成了无法通行的泥泽,李默不得不下令停止追击。就这样,蒙哥马利在老天的帮助下,率领他的英联军逃出了李默的手掌,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和英联军的残余部队。
  阿拉曼大捷后,在希特勒的命令下,英国所有的教堂都在同一时间响起了欢快的钟声,以庆祝阿拉曼大捷。一时之间。李默成了德国人眼中的英雄,他为德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的名字同阿拉曼战役胜利的消息一起,传遍了全世界。
  1月25日,同时李默晋升元帅的正式命令到达前线,同时被授予双剑银橡叶骑士勋章,阿拉曼之战的巨大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历史性作用。它不仅成为北非战局的转折点,而且还使德军从此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加速了大西洋同盟的妥协速度。
  “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东线也不要出现一次败仗。”希特勒不仅很自豪地说出这句话。而且还把阿拉曼战役称为”命运的钥匙”。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李默快速追击英联军。而英联军在失去大量补给和仓皇撤退的情况下,想要在沙漠里面成为有组织的部队,已经是不可能了,在英联军撤退到开罗的时候,整个英联军就剩三十多万人去了,其余的全在李默的战俘营里面。
  李默在追击的时候,没有淡水补给的英联军一般情况下,就主动寻找德军投降,在沙漠里面。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很快李默就兵临开罗防线。这条开罗防线是英军才匆忙建立起来的一条临时防线。
  就算英联军现在有兵力近三十万人,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又能坚持多久呢!情况很不乐观,就算美国能派出大军到距离自己国土两万公里的北非,怕也没有这个时间了。
  1941年1月27日。“沙漠之虎”李默遵照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命令。对驻守开罗的英军残部发起了猛烈进攻。英国将军奥金莱克率领的英国第8军团在外围阵地节节败退。
  德军已逼近距亚历山大港仅60公里。英国首相丘吉尔坐不住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德军突破开罗防线,占据苏伊士运河。意大利和德国的舰艇就可以自由出入红海,进而控制南非战线,渗入到印度洋。这样一来,英国在东方殖民地获取的物质就无法运抵英国本土。所以,丘吉尔命令蒙哥马利必须死守开罗防线,可是,这位被李默打怕了的英国将军已经丧失了在军中的威望。
  无奈,丘吉尔只好决定任命新的北非英军指挥官,希望以此重振士气。他不顾被敌机击落的危险,亲自飞抵开罗,并立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解除了奥金莱克的指挥权,同时下令由战功卓著的戈特将军接任第8军团司令。
  戈特临危受命,雄心勃勃赶赴北非战线。不幸的是,在飞赴开罗途中,戈特飞机遭到敌机拦截,折戟地中海,机毁人亡。丘吉尔不得不重新选择一位能够与李默抗衡的指挥官,经过反复权衡,丘吉尔的目光投向了在一战中开始崭露头角的陆军中将蒙哥马利,就这样,由于戈特意外丧命,英第八集团军蒙哥马利被任命为北非英联军总司令。
  2月5日拂晓前,踌躇满志的蒙哥马利来到了开罗前线,但混乱的部队和低落的士气使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担负的是一副什么样的重担。不过,蒙哥马利并没有气馁。他决心首先鼓舞部队的斗志。当晚,他召集英军高级军官和作战参谋训话:
  “我不喜欢这儿的气氛。这是一种怀疑的气氛,是对击败李默失去信心的气氛……我决不后退。我将在此战斗。我打算在阿拉曼献身。”蒙哥马利的话传开后,英军将士的悲观情绪开始好转。
  1941年2月6日,李默调集1000辆坦克,向开罗防线的英军防线发动猛烈攻击。蒙哥马利虽然料定李默将会在这里发动进攻,并作好了一些迎战准备,但是英军在阿拉曼的损失实在太大了,士气虽然有所恢复,但英军的战斗力实在是不正面样了。
  等到德军坦克攻上来后,蒙哥马利组织剩余的六百多辆坦克拼死反击。一张惊天动地的坦克战随即爆发,德军的豹式坦克简直就是英军坦克的噩梦,长88炮在1500米外就可以干掉英军的“谢尔曼”,英军的坦克一辆接着一辆被打成篝火。
  看见敌军坦克一辆辆被炸毁,战壕里的德军士兵信心百倍,拿下开罗指日可待。经过一周鏖战,英军伤亡惨重,不得不开始组织撤退,如果在不撤退就有被包围的可能。
  李默果断采取了新的作战行动。1941年2月10日,德军从已经打开的缺口沿海向北发起进攻,一直打到地中海边。此时,德军只剩下900辆坦克,而英军还有80多辆坦克。
  蒙哥马利已经没有实力同李默拼消耗,只能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到北面,企图阻挡一下德军冲击的速度,好让其他部队顺利撤退到伊拉克。
  当英军全力照顾北面的时候,李默又在南面发起了攻击。蒙哥马利顿时陷入首尾难顾的窘境。面对日益恶化的战场局势,蒙哥马利决定殊死一搏。2月11日,蒙哥马利集中了所剩不多的坦克和装甲车,向德军发起了疯狂的反扑,引发了开罗防线中最为残酷的一场大战。聪明的李默急调德国空军助战,给英军以沉重杀伤,打退了英军的反扑。
  为了不给蒙哥马利喘息之机,2月14日,李默组织指挥720多辆坦克,对英军的最后一道反坦克阵地发动猛烈进攻,在损失114辆坦克后,德军终于将英军的最后反坦克阵地彻底摧毁。


 第346章 巴巴罗萨计划

  这样一来,德军就为发动全面进攻开罗城开辟了通道。经此一搏,蒙哥马利只剩下30辆坦克了,而李默手上却仍握有600辆坦克的强大攻击力量。蒙哥马利彻底失望了,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形势对我们越来越不利,敌军以强大的兵力正一步步粉碎着我们的阵地。
  1941年2月14日,德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纵深推进了8公里,控制了整个开罗外围地区,眼看就要完成对英军的包围。犹豫不决的蒙哥马利再也顾不上丘吉尔的命令了,终于下定决心撤退。
  为了尽可能隐瞒这次撤退行动,蒙哥马利在当时发给丘吉尔的电报中,只字未敢提及。接到撤退命令后,早就想逃命的英军官兵争先恐后挤进各种运输车辆,向北逃窜。2月16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堪,德军大量坦克和装甲车顿时陷入泥潭。
  蒙哥马利见状命令英军扔掉武器装备,得以轻装逃脱。2月17日,李默下令停止追击。至此,开罗外围以德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消息传到德国,举国欢腾。元首希特勒为自己当初选择了李默指挥北非军团而骄傲不已。他下令敲响了全德国教堂钟声,让全德国人都记住这个伟大的日子。
  李默正准备开始对英联军发动进攻。彻底占领苏伊士运河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命令李默立即动身前往苏联前线,立即着手制定进攻苏联的战略计划。
  苏联已经在德国边境地区布置了三百万的兵力,而德国边境到柏林的直线距离只有两百多公里,就算德国不想在此时攻击苏联都不可能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巴巴罗萨”战略计划,李默于1941年三月一日,亲自交到到希特勒的手上,这个计划现在就李默。凯特尔和希特勒三个人知道。当然希特勒得到计划以后,还会和几个元帅商量的,但是知道这个计划的人也不会超过十个人。
  攻打苏联也是希特勒心中所愿,所以这个计划是希特勒让李默拟定的。希特勒现在的重点是放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可行性的论证上面。希特勒相信李默这么多次的战无不胜。不会制定出一个白痴的战略计划来,这可是在拿德国国运在赌博,因为李默要求希特勒调动四百五十万德国精锐部队。和一百万台卡车,后勤兵一百万。
  可以说是拉空了德国的百分之八十多的兵力,德国现在有兵力550万,预备役300万。李默这一计划,就动用了德国四百五十万精锐正规军,德国剩余的兵力还需要防备英国在法国登陆,还要在法国留下五十万德军,北非有三十多万,德国本土的防御也需要大量兵力的,另外丹麦和挪威,捷克,波兰也需要人,德国剩余的一百万兵力是完全不够的,就只能动用预备役了。
  当然欧洲国家联盟的所有国家也会跟随德国派出部队,十多个欧盟国家,应该可以派出大约250万以上的军队,这样李默一次性用于苏联战场的就有七百万军队,比历史上的“巴巴罗萨”计划多出了150万德国精锐军队,当然很多先进武器,也提前出现在德国的部队里面,这种情况下,还打不赢苏联,哪么李默自己去纽伦堡绞刑架吧,这个没有话说了。
  ……
  希特勒收到李默的“巴巴罗萨”计划后,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内独自研究了三天,希特勒还是非常相信自己的“沙漠之虎”的,上次李默执意地用伞兵抢夺马耳他岛,等希特勒收到计划以后,经过深思熟虑,感觉到自己的“沙漠之虎”的战略还是十分正确的。所以李默提供的战略计划,希特勒绝对不会懈怠,连忙闭门思考。
  三天后希特勒终于开始召集了几名元帅商讨战略计划,他们是统帅部总参谋长凯尔特,国防部长布伦堡,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海军元帅雷德尔,空军元帅凯塞林,党卫军领袖希姆莱,另外还有李默这个战略计划制定人,会议定在阿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