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太尉新传- 第39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叔叔家里很大么?”

    “那是当然!”赵佶傲然一笑,脸上露出了一丝深深的自信,“普天之下。再没有人家里会比赵叔叔家中更大了!”

    “真的?”高嘉一把拽住赵佶地手,连珠炮似的问道,“有多大,比皇宫大内还大么?”不待赵佶回答,她又自顾自地说道,“爹娘都说,天底下皇宫最大,想来赵叔叔家里怎么也不可能比皇宫更大的。只是我和爹娘去过两次皇宫,感觉却气闷得很,一点都不好玩!”

    赵佶听得觉着有趣。也不去理会王恩铁青的脸色,继续好奇地问道:“是么?皇宫大内那么大,为什么你会觉得气闷?”

    “皇宫虽大,但是里面的人什么地方都不能去啊!”高嘉毫不避讳,直截了当地说道,“爹爹说,就是圣上要出宫也为难得很,更不用说别人了!我家里虽小,但没有多大拘束。只要爹娘答应,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别人都管不着!可是圣上出一次宫就有无数人管着,多没有意思!赵叔叔,你也是很大的官么?”

    赵佶早已被这童言无忌说得愣住了,不防高嘉最后一句突然问起这个,愣了半晌方才笑道:“没错,要说我的官比你爹还大上那么一点。怎么,嘉儿有事要求我么?”

    “嗯!”高嘉认真地点了点头,一字一句地说道,“赵叔叔既然是大官,就请和其他大人说说,圣上一个人一直在皇宫里,难道不会憋闷么?天下那么大,圣上还是应该出来走走才好,否则光听别人说,知道什么人情?”

    话音刚落,厅堂中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而始作俑者高俅和王恩对视了一眼,同时露出了尴尬地笑容。高俅是后悔刚刚由于担心露出破绽,没对女儿说清楚,以至于如今骑虎难下;而王恩则是惊异于高嘉的大胆,唯恐她再说出什么了不得的话。

    “爹,难道你感冒了?”高嘉没好气地瞪了父亲一眼,又转头看着赵佶,“爹爹的意思我知道,不过是说我犯小孩子脾气,反正我看着圣上是太累了!”

    赵佶还是第一次从孩子口中听到这样的话,不觉怔住了。须知他虽然有诸多儿女,但是他们无不是从小就被无数人教导着,一举一动都有规矩,虽然也有亲情,但谁也不敢在他面前越雷池一步,就是撒娇也带着几分别样的气息。再加上他这个父亲本身年纪就小,为了保持威严,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总会端出几分父亲的架子,因此更是造成了几许隔阂←隐隐记得,似乎自己还小的时候,曾经也有过同样的念头。

    一时间,他地口气更柔和了几分:“嘉儿,那我问你,你将来想要干什么?”

    “我?”高嘉眼睛一眨,不假思索地道,“我将来要游遍中原名止,大川,然后写上百八十篇游记!还有,我要把古往今来那些珍贵地石碑古玩上的铭文都拓下来,然后著书立说”

    女儿还没说完,高俅就听得目瞪口呆——自己养了一个什么小怪物,难不成要来一个女版徐霞客不成?还有这后一条,分明是盗版自某才女,这高嘉的心气未免太高了吧?要真地这样,她将来还要不要嫁人,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男人敢娶她?

    “哈哈哈哈!”赵佶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笑声中尽显畅快,“伯章,伯章你真真养的好女儿!”

    高俅一时摸不准赵佶的心意,当下也不敢戳穿这位天子的身份,只能在那儿讪讪笑道:“我一向都是事事顺着她的性子,都被我惯坏了,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就是说真话才好!”赵佶却很满意地点了点头,突然解下了了腰间一块羊脂玉佩,爽快地塞进了高嘉的手中,“初次见面,赵叔叔也没什么东瓮给你,这就当作见面礼吧!好好收着,指不定将来有用!”

    “谢谢赵叔叔!”高嘉乖巧地行礼拜谢,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玉佩塞进了随身的小荷包,最后还不忘奉承了一句,“爹爹成天都说我淘气,给家里添乱,赵叔叔比我爹爹和气多了!”

    “哈哈哈哈!”赵佶忍不住又是一阵开怀大笑,见一旁的高俅已经是眼中喷火,更是觉得心绪极佳,“嘉儿,以后若是有什么事,尽管来找赵叔叔,我替你做主!”

    高俅哪里还敢让女儿多留,见时机差不多,连忙唤来一个仆妇把高嘉带了回去,见高嘉犹自兴奋地朝赵佶招手,他不由感到头痛万分。原本不对女儿挑明赵佶的身份,只是想让她更多地表现一下真性情,谁知竟会来了这么一出。千万别弄巧成拙让赵佶喜欢上了这丫头,到时随便许配一个皇子,那他就真地要欲哭无泪了。

    见高嘉离去,赵佶这才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朕还是第一次知道,伯章你家里竟然有这么一个鬼灵精。不过,她没有出去在外面给你调皮捣蛋,你已经很幸运了。”

    听赵佶提起这个,高俅稍稍松了一口气:“圣上不知道,臣一向并不禁止她外出,只要随身跟着足够的人,只要是京城之内,她哪里都去得。嘉儿曾经有好几次换上下人的衣裳,在街上施舍那些乞丐,不过这都是臣和内子事先允准的′说男女有别,但是,臣对儿子女儿的疼爱都是一样的,所以也不想把她拘在家里,只是想不到居然养成了她这样的性子。”

    “男女都一样”赵佶禁不住想到了他的那些女儿,还有哲宗留下的两个女儿,脸色不由有些怅惘。须知王淑妃所生地一个女儿他还多有亲近,其他诸女几乎都不曾怎么见过。想到这里,他只得勉强笑道,“天下能如伯章做到这般的,大约也找不到几人。只是,如此一来,天底下能够配得上你这千金的,怕是万里也难挑一个。”

    “如今孩子还小,臣倒是不急∑臣这样的家境,也不见得一定要寻门当户对的,未必不能找到良配。”高俅略略顿了一顿,突然苦笑道,“倒是臣在家里也时常忙得头昏眼花,却不见这孩子慰问一句,偏偏还知道圣上劳苦,果真是把忠字放在了孝字上头!”

    想起高嘉说话时一本正经的样子,赵佶又是一阵开怀大笑,少不得和高俅又开了一句玩笑。只是他心中那隐隐的意向,却是因此而渐渐消去——确实,以他和高俅之间的关系,让他的女儿嫁皇子,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只是,那个女孩着实可爱,倒是可以让她多多进宫给自己解解闷。

    手机小说网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十八章 天宁节举国同乐
    由于是二十五岁正寿,因此天宁节上自然是极为热闹,百官上首,诸国使者同贺,再加上教坊女伎的演乐歌舞以及左右军内等子的相扑大赛,及至再上演了一场蹴鞠,端的是君臣万民同乐。

    如同上元节一般,整个东京城中都悬挂了无数彩灯,百官簪花而归,灯火通明之处,不少人竟是彻夜狂欢。就是原本心有他事的各国使臣,在宣德楼上看到这盛世太平景象时,也禁不住啧啧称赞,而原本就殷羡中原汉化的高丽使臣更是赞不绝口。

    陪同赵佶在宣德楼上观灯,高俅也禁不住感到一阵恍惚。北宋到了赵佶这一代君王,经过种种内政和军事措置,可以说正处于极盛时期,府库虽然还谈不上极度充盈,但至少较之以前的窘迫来说已经是大为改观,至于东京城更可以说是天下最繁华之地,那富贵风流之处自然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及的。

    见辽国和西夏使臣借故告退,他不由晒然一笑。辽国遭逢大变,正式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了京城。尽管说得含糊不清,但是,天底下原本就纸包不住火,更不用说此事大宋早就知道了,至于高端礼等一干使节是否尴尬,那关他何事?只不过,到了这步田地,西夏李乾顺若是还没有什么表示,便未免太不领颜色了!

    “这景象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上京虽然号称北国第一都,但与东京相比还是远远不能及!外臣第一次来大宋就看到如此景象,此行不虚!”

    赵佶听到这声感慨,立刻转过头来,见是高丽使臣王继,不由微微一笑:“贵使这么说,大约是曾经出使过辽国?”

    王继乃是高丽王的堂弟,此番奉旨出使大宋,原本就带有其他目的。此时连忙弯腰答道:“陛下,外臣曾经三次出使辽国,在上京逗留过多日,始终觉得那城池缺乏大气,如今一览东京城,却是觉得那天朝上国风范尽显无遗!”

    “哈哈哈哈!”尽管知道对方是言带奉承,但赵佶心中仍旧万分得意,毕竟。这种话是一个君王最爱听的。高丽自很久以前就受辽国册封,先前和大宋往来也是偷偷摸摸唯恐被人得知,现如今高丽已经可以名正言顺地出使大宋,除了因为大宋国力日盛的缘故,也因为辽国对于高丽再也鞭长莫及的缘故——如今女真作乱,辽国哪有闲心去管高丽的事?

    不过,对于大宋而言,高丽却仍然是一个值得拉拢的对象。不单单是高丽的位置,而且是为了多一个盟友。女真是靠不住地,因为它就像一头小狼。一旦养大了便极有可能噬主:而辽国和西夏更是世敌。需要严加防备;南边的大理虽然恭顺,但是,由于地域关系。可以作为对吐蕃的桥头堡,却不能用用;这样算下来,海外的高丽便能够有莫大用场了,那些正在建造的巨舰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贵使三次出使辽国,如今第一次来到大宋就说出这样的赞语,恐怕是有些偏心了!”赵佶见王继脸色一动,似乎想要解释,便摆摆手道,“如今辽主因为坠马而卧床不起,辽东的战事却愈演愈烈。这战火不知何时才能够消停了。”

    “陛下所言极是。”王继总算等到赵佶把话题转到这上面,心头自然大是振奋,“女真不过是白山黑水的蛮子,区区数万人却有不臣之心,外臣原本以为辽**马必定能够一举克复,谁知这仗竟打到了这个份上!”他一边说一边惋惜地摇了摇头,“女真先前也曾经兵犯我国边境,却为我国将士打退,可想而知。这打仗还是要靠士气地。”高俅冷眼旁观王继的做戏,心中却冷笑连连。这是猴年马月的事了,也值得拿出来显摆?当年女真人被辽国逼得生存艰难,又没有什么兵器战马,高丽那么多人,打退女真的进攻还值得夸耀?女真头一次起兵乃是应辽国之命对抗萧海里的叛乱,那时不过只有区区八百余人,可想而知再以前能有多少兵马。看来,这高丽人的不虚不实之风,乃是自古有之。王继却不知道旁人看得通透,自顾自地说:“敝国自从接受辽国册封以来,一直是恭谨有加,彼时和大宋联络不便,并不知道南朝还有如此大国。而自从两国互通使臣以来,敝国方才知道南朝的繁荣昌盛还在北朝之上。而北朝如今奸佞横行,这形势便不好说了。”

    高丽一直都有向宋之心,这一点大宋君臣全都知道,自从早年安煮出使高丽以来,高丽使节便频频带着厚礼前来大宋,贸易商船更是连年不断,虽然也有逐利的缘故,但是,政治上的原因也不可小觑。此时,见王继渐渐说到了点子上,高俅瞥了一眼赵佶的神色,便上前一步搭上了话。

    “辽主卧病不起,原先权柄尽付外戚之手,如今虽然勉强纠正了过来,但仍是要倚靠皇后临朝主政。若是前方战事顺遂倒还好,可若是战事一旦有变,恐怕朝局又会有变。”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露出了一个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