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1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乇氖拢庾苊挥屑侔桑俊�

宝鼎嘿嘿冷笑,没有说话。他想到了一件事,假如太子丹没能逃离咸阳,那历史轨迹会不会发生改变?事实上,太子丹逃离咸阳的难度太大了,退一步说,就算他逃出咸阳,无论到赵国还是到韩国,都有一千多里的路,一路都是关卡,他怎么逃?长翅膀飞啊?所以,如果太子丹真的就像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成功逃回燕国,那么他必然得到了秦国人的帮助,而且这个人还拥有相当的实力。

韩非的死是不是和太子丹的逃离有直接关系?假如有直接关系,那是不是韩非帮助太子丹逃离咸阳的?韩非只是大王身边的近臣,一个博士,他没有这样的实力,这件事背后应该还有更大的权势人物。

历史记载上,与韩非死亡有关联的只有两个人,李斯和姚贾。李斯是楚人,姚贾是哪国人不清楚,但肯定属于关东一系。综合眼前的咸阳局势来看,大王要杀的人,基本上和楚系有关。韩非一个名扬天下的法学大家,大王如获至宝,却在短短时间内就把他杀了,显然不正常,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激怒了大王,他倒向了楚系。

难道帮助太子丹逃亡的是楚系?联想到今天自己当街遇刺的事,宝鼎越想越觉得可能性很大。

“如果太子丹逃亡了,哪个要倒霉?”宝鼎忽然问道。

“当然是行人署了。”苍头说道,“太子丹是燕国质子,他在秦国的一举一动都属于邦交事务,由行人署全权负责。”

“行人署?”宝鼎微微皱眉。行人署令的秩俸不过六百石,小官而已。

“行人署隶属于相国府,如果太子丹逃跑了,相国也要承担罪责。”苍头继续说道。

相国?昌平君熊启?宝鼎脑海里蓦然闪过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太子丹难道是秦王故意放走的?目的是打击相国熊启,迫使他让出一部分权力,改相国为左右丞相,继而进一步集中权力?

宝鼎的心突然“砰砰”跳了起来。

太子丹逃回燕国,路途遥远,如果没有一个权势倾天的人帮忙,根本不可能。秦国是一个严刑峻法的王国,一旦违法就要连坐,所以普通的官吏平民,一般都很守法。试想太子丹一路逃亡,要经过无数道关卡,在这么一个遵纪守法的国度,在这么多双雪亮眼睛的监视下,他这么逃?

相国熊启会帮助太子丹逃亡?此事对他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没有理由干。想来想去,也只有秦王政的可能性最大,当然,秦王政不会亲自去干,自然要假他人之手。那么这个人谁?这个人肯定与关东秘兵有关系?难道是韩非?应该没有可能,但韩非可能是个替罪羊。

宝鼎脑海中掠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这时一个念头忽然从他心底悄然涌出,这个人为什么不是我呢?我暗中帮助太子丹逃亡,再一次打击一下楚系,再给秦王政一个帮助,我这功劳不就有了,我还用得着去看门吗?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通过这件事拉近与秦王政之间的关系,我送给他一个把柄,一个随时可以置我于死地的把柄,他难道还会对我不放心?

宝鼎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在前世做推销的时候就有一个潜规则,若想办成事就要赢得领导的信任,若要赢得领导的信任可不是忠心耿耿地替领导办事,而是与领导一起“腐败”,成为一对知根知底的铁哥们,如此则前途一片光明。前世宝鼎性格耿直,坚持出污泥而不染,坚持不同流合污,结果一事无成。这一世如果继续坚持走“刚直不阿”的路子,估计死得很惨。

不过,此事若要办成,必须一个前提,那就是赢得关东秘兵的信任,这太难了。这时候,宝鼎想到了赵仪。假如苍头的猜测是正确的,假如自己家里有个“无间道”,那将来即使要杀死李牧,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大兄,我们是一家人吗?”宝鼎严肃地问道。

苍头点点头,“当然。”

“那你答应我一件事。”

“说。”

“如果公主与黑衣联系上了,你要第一个告诉我。”

苍头想了一下,问道:“你如何处置公主?”

宝鼎笑笑,“我不会让大王杀了她。”

苍头迟疑良久,微微颔首,“好。”




第一卷 崛起 第124章 好厉害的老祖母

秦王政不但没有安慰一下受惊的公子宝鼎。反而把他训斥了一顿,命令他马上去看门,如果继续游手好闲在咸阳城招惹是非,就将其赶到蓝田大营做个伙头军。

宝鼎无奈,骂骂咧咧地埋怨了一通,然后在黑鹰锐士、虎翼卫的簇拥下,前呼后拥地赶到长阳门,向戍守长阳门的中尉军屯长报到。

这位屯长惶恐不安,一大早就带着五十名士卒在门楼下列阵相候。

一位名震天下的宗室公子到军中做小夫,看大门,空前绝后的事,不要说这位屯长惶恐不安,就连军中的百人将、五百主、军侯、都尉等各级将率都忐忑不安,早早赶来了。

不久,中尉卿张唐也来了。张唐是蒙骜的老部下,功勋卓著,是一员军中老将。大王在这个时候把公子宝鼎安置在中尉军做个小夫门监,张唐颇感为难,一旦出了什么事,他担当不起。

公子宝鼎如今是众矢之的,前两天在尚商坊遇刺。刺客为了杀他,竟然把半条街都烧光了。张唐心想,公子宝鼎如果在长阳门被刺,我这颗白发苍苍的脑袋是否能够保住?就算大王不杀我,那些怒不可遏的老秦人恐怕也要把我撕成碎片。没办法,为了有一个平平安安的晚年,勉为其难,亲自带五百卫士,给公子宝鼎做个超级大护卫吧。大王你要是心痛老臣,看不下去,那你就行行好,把这个大祸害调离中尉军,否则老夫就一直陪他看门。

公子宝鼎要到长阳门做门监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城里城外的人也翘首期待了很长时间,但迟迟不见踪迹,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个谣传的时候,突然发现今天长阳门的上上下下都是军队,将率官长更是站了一大排,尤其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堂堂的中尉军统率也霍然在列。

“哗……”这个消息霎时传开,很快,长阳门就被看热闹的平民挤满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次不会失望了,公子宝鼎肯定要出现。人群中有好事者按捺不住,扯着嗓子就喊,“公子宝鼎……”于是成千上万的人跟着喊。如惊雷一般震耳欲聋。

张唐和一帮将率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大王看到这一幕,不知是什么表情,不知还会不会让公子宝鼎继续看门。你要标新立异,派个公子来看门,那就派个默默无闻不显眼的来,你让个名震天下的公子来看门,这不是自找麻烦嘛。

朝阳东升,宝鼎到了。

潮水一般的欢呼声顿时淹没了长阳门,大秦人把对英雄的崇拜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个又喊又叫,激动万分。

这种场面宝鼎经历过几次,已经比较适应了,一边策马而行,一边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

到了长阳门,两百名虎翼卫立即列阵于城门内外,小心戒备。曝布和二十名黑鹰锐士则紧随宝鼎之后,寸步不离,因为人太多,他们非常紧张,个个举盾执剑。如临大敌。

宝鼎全副武装,甲胄鲜明,大步流星地走到了那名屯长面前,上来就是一个蹲踞礼,扯着嗓子就吼,“小夫嬴宝鼎,拜见屯长。”

那名屯长太紧张了,看到宝鼎向他行礼,吓得魂飞天外,“扑嗵”就跪下了,刚要说话,只见曝布飞身跃近,一把将他拎了起来,厉声吼道,“你想死啊?给我站好,受礼!”军中上下级之间壁垒森严,下级绝对不能冲撞上级,更不要说逾礼乱礼了。这位屯长竟然在万众瞩目之下给一个小夫下跪,严重违法军纪,好在曝布眼明手快,抢先一步将他拎了起来。屯长受到惊吓,脸色苍白,冷汗涔涔,彻底晕了。

曝布摇摇头,用力拍了他几下,“快,带着小夫拜见官长。”

这位屯长战战兢兢地领着宝鼎走到百人将面前,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宝鼎又是一个蹲踞礼,扯着嗓子又吼了一句。此刻咸阳平民的欢呼声如惊天浪涛。此起彼伏,经久不绝,宝鼎就是吼,对方也听不到。百人将躬身还礼,然后领着宝鼎依次介绍五百主、军侯、都尉和中尉卿张唐。

张唐微微颔首,待宝鼎站起来后,凑到他耳畔大声说道:“公子,今天就到此结束吧,你这个门监是没法做了。长阳门已经被彻底堵住,无法通行了。”

宝鼎才不管长阳门是不是堵住,既然大王逼着自己来看门,那自己就要尽职尽责,坚决把大门看到底。

“中尉卿,小夫不敢回去。”宝鼎也凑到他耳边叫道,“大王令下,小夫不敢不从,否则小夫就要去蓝田大营做伙头军了。”

张唐苦笑。这对兄弟都是疯子,一个比一个可怕,算了,你兄弟要疯,老夫就舍命相陪。

接下来,咸阳平民看到了史上最强悍的门监,公子宝鼎。

宝鼎手拿长戈。站在长阳门外的大道边上,昂首挺胸,气宇轩昂。

中尉卿张唐与他并肩而立,也拿着一把长戈,须发苍苍,老当益壮。

在他的身后,站着大秦黑鹰之冠曝布。然后就是中尉军里的一排将率。四周,二十名黑鹰锐士。外围是两百虎翼卫。再外围,则是张唐带来的五百甲士。

这哪里是看门,根本就是展示军威嘛。

长阳门给堵住了,城里城外的民众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眼公子宝鼎长啥样,可惜人海如潮,根本看不到,于是谁也不愿离开,人潮变得越来越大,欢呼声更是响彻了整个咸阳城。

这事马上传进了王宫,就连卧病榻上的老太后都知道了。

老太后当即派人去请秦王政。秦王政这一手太狠了,杀人不见血啊。公子宝鼎为什么做个小夫门监?因为得罪了楚系外戚?为什么得罪了楚系外戚?因为楚系外戚贪赃枉法,篡夺王国,于是盐铁大案、谋反大案就被公开了,很快就会传遍大秦国,楚系外戚将因此遭到大秦人的唾弃,权威、声誉都将遭到空前打击,楚系极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秦王政匆忙赶来。老太后只说了一句话,宝鼎从小在北疆长大,吃尽了苦,如今回家了,竟然还受这份委屈,我对不起兴国君,死了也没脸去见他。你随我一起去长阳门,把孩子接回来。

秦王政急忙下跪认错,苦苦哀求。老太后非常坚决,梳洗一番后,由秦王政扶着,颤颤巍巍地出了寝宫,上了辒车,直奔长阳门。

相国昌平君等公卿大臣闻讯,纷纷赶到宫门处拦阻。老太后不为所动,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秦王政面无表情。公卿大臣们虽然各怀心思,但大家都知道,老太后这个巴掌打得重,打得秦王政灰头灰脸,好不难堪。

耽搁了一会儿,车驾还是起行了。咸阳民众看到老太后和大王来了,更是欢声如雷。今天是个好日子啊,竟然有幸同时见到老太后和年轻的大王。

宝鼎一看老太后来了,当时就傻了。懊悔不迭。早知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不如听张唐的话,早早回家歇着去,这下把大王彻底得罪了。

老太后由秦王政搀扶着下了车,亲手把宝鼎扶了起来,还没有说话就已经老泪纵横,把宝鼎紧紧抱在了怀里,痛哭流涕,“走,孩子,回家。”然后老太后拉着宝鼎的手,把他带上了辒车,回宫了。

咸阳民众夹道欢呼,成千上万的人跟在车驾后面,一直把老太后送回了王宫。

还是老太后好,心疼孩子,爱护孩子,不像秦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