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圣记- 第7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多官员都来行贿,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青睐,他们自己都心知肚明。

所以,有人得到了机会,也给其他人一个信号:既然有人成功了,说明这钱花得值。这次运气不好,没有轮到我,下次我还有机会。

那么,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多谢您,老爷子,这次您真是帮了我的大忙!”陈璟感激道。

他真是没话可说了。

他要说的,杨之舟全部想到,而且都说完了。

官场杨之舟更熟悉,他懂得轻重。既然他说没事,陈璟确定应该没事。

杨之舟是个很缜密的人。

“不必。”杨之舟笑道,“你救了我三哥,这是对我的恩情,我说过要回报的。原本,这钱应该我和杨家出的。只是,我这次南下,总共也没带几万两银子,又在望县买了个宅子,又是一路上的花费,所剩无几。

杨家这些年沾了我的风光,有钱。但是你看他们,生活奢侈淫逸,每日开销颇大,花钱如流水。让他们拿出钱,最多给七八万两,多了他们一时没有现钱,二来也未必愿意。

三哥和三嫂从前供我念书,倾尽家财。如今他们的儿孙享点福,也是应该的,故而我没开这个口。”

“我明白的。”陈璟道。

杨之舟说得很客气。

其实,这十几万两的礼金,也是杨之舟的钱。

这是他的声望换来的。

换个人,哪怕做局再仔细,也没有这个震慑力。震慑力不够,那些精明的官员们才不会拿钱。

说到底,是在消费杨之舟。

而杨之舟,还说得这么谦虚。

“老爷子,我陈央及是个知道好歹的人,这次的事,您不说我也看的明白。您说给我听,是将我当作交心朋友。我记您的恩情。”陈璟慎重道。

“什么话!”杨之舟笑道,“说了这是给你的诊金,不算恩情。要不然,你救我三哥的恩,我就报不了。我这么一把年纪,若是欠下人情债,这辈子以后可能来不及还了。还是不要欠债的好。”

陈璟笑笑,没有再客套。

他把杨之舟给他的银票收了起来。

临回望县前一天,陈璟再次去给杨岱舟请脉。

这些日子,杨岱舟仍是静养,家里诸事不管,都交给他的儿孙。他的气色,已经好转好多。

对陈璟,杨岱舟赞不绝口。

“这回啊,是你救了我的命。要是死了倒也无碍,就怕中风瘫痪,活不成死不了,才遭罪呢。”杨岱舟笑呵呵的。

这老爷子没什么禁忌,死啊活的,他都不离口。

“爹,您别这样说。”杨昀在一旁道,“您且长命百岁呢。”

“可不,遇着了陈神医,可不就是长命百岁嘛!”杨岱舟笑道。

满屋子人都笑了。

陈璟跟着笑了笑。

杨岱舟的脑出血中风已经基本稳固,一两年内不会复发。陈璟叮嘱他,平日里要注意饮食,早晚要多走走动动,不要饮酒,最好少吃肉。

杨岱舟一一答应。

杨之舟坐在一旁,没怎么开口。

陈璟诊脉完,杨岱舟才问杨之舟:“不在这里住?”

“不了。”杨之舟笑道,“家里人来客往的,不清净。再说,这次回来,除了看您,也是祭拜父母。您已经大好,我还是回望县去吧。”

杨之舟从记事起,就跟着父母去了望县,儿时也是在望县度过的。

那大概是他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光阴了。

后来他父亲去世,家道骤落,寄居在杨岱舟家里,始终没有归属感。哪怕他父母埋在明州,他仍觉得望县才是家乡。

杨岱舟家里富贵华丽,儿孙满堂,杨之舟算是报了当年教养之恩,对明州无牵无挂,所以不愿意多住。

“也好。”杨岱舟最清楚弟弟的心思,不强求他。

第二天卯时,陈璟和杨之舟就起来了,收拾妥当准备回程。

到了卯正,去花厅用了早膳。

大家作辞,说了一会儿话。

杨之舟叮嘱孩子们好好照顾杨岱舟,其他的没有多提。

杨家众人道是。

杨少泽走到陈璟跟前,将一个长匣子交给他,笑道:“央及兄,这有几把折扇,兄弟偶然所得,小玩物,不成敬意,送与你顽。”

“多谢了。”陈璟大方接了。

他没有带小厮,所以杨之舟的小厮明风替他拿了,送到马车上。

到了辰初,陈璟和杨之舟登上马车,离开明州。

杨家的人送他们到城门口才回去。

杨之舟的马车,是辆青头油布马车,还不如杨家的马车宽敞。

“。。。。。。算错了。”走了半个时辰,陈璟就腰酸背痛的,想到自己判断失策,叹了口气。

“什么算错了?”杨之舟问他。

陈璟道:“上次还想,定要跟着老爷子您回去,您的马车肯定豪华平稳。没想到啊,您就这么个破车,我骨头都散架了。”

杨之舟大笑。

自然少不得又笑骂陈璟无用。

“要不,猜枚?”杨之舟问他。

猜枚可以转移马车奔波的枯燥。

“好吧。”陈璟道。

“猜单双还是猜数?”杨之舟问。

“猜数吧。”陈璟道。猜单双有什么好玩的,不是单就是双,纯粹瞎蒙。

杨之舟笑了笑,从身后拿出棋盒,放在面前。

他让陈璟先猜。

陈璟对猜枚没什么心得,就是乱碰。

所以,猜了五回,全部猜错。

然后轮到了杨之舟。

“是个三七之数。。。。。。”陈璟抓了第一把,让杨之舟猜。杨之舟想了想,就道。

陈璟摊开手掌一看,果然是十粒。

“一五之数。”第二把,杨之舟又猜。

陈璟摊开手掌,数了数,果然六粒。

陈璟觉得不对劲,到了第三回,他多抓些,一口气抓了十四粒。

“放下吧,这回不好猜。”杨之舟笑着道。

陈璟哈哈笑:“你黔驴技穷了吧?”

杨之舟也笑了笑。

他看着陈璟放下的那些棋子,心想:是个九五之数。。。。。。

他们猜枚,有时候也带着几分算命的意味,所以知道的人,都不会抓十四粒。十四粒有很多说法,可万一有人挑事,非说是九五之数呢?

到时候也解释不清,反而大逆不道。

陈璟似乎不懂这个。

杨之舟笑笑,把那些棋子搅合到其他棋子里,只当没看见,自己抓了一把,给陈璟猜。

毫无意外,陈璟又猜错了,他根本不会猜,完全是瞎蒙。瞎蒙也蒙不对,他今天运气不太好。

一路上,杨之舟把陈璟虐了个遍。杨之舟是高手,几乎能猜对八成。而陈璟,一成也不到,这一成的胜算,也全部都是蒙的。

“这里头,真的有规律吗?”陈璟挠头,问杨之舟,“我一直以为,是瞎碰的。”

杨之舟哈哈笑,道:“原来你不会!”

他不肯把技巧告诉陈璟,非要陈璟求他不可。

陈璟求了,他还是不肯教。

一老一小插科打诨,嬉笑怒骂,很快就到了望县。

第079章邻居

陈璟和杨之舟到达望县的时候,快到了申正。

杨之舟问陈璟:“可要去老夫的宅子坐坐?”认识很久,从前不交心,没想过邀请陈璟去家里闲坐。

现在想来,陈璟连他家在哪里都不知晓。

陈璟则伸了伸胳膊,感觉浑身不对劲,被马车颠簸得有点散架似的,道:“改日改日!您天天到玉苑河边散步,自然就住在这附近,离得又不远,想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还是先回家。”

杨之舟不勉强,将陈璟送到七弯巷的巷子口。

巷子口那株古槐树,亭亭如盖,枝叶繁茂,有几个孩子在树下玩耍。

马车刚刚停稳,另一辆马车也驾了进来。车夫把马车往旁人停一停,给后来的马车腾个落脚地方。

巷子太小,马车不好进出,都在巷子口停车,从门街牵车进门。

陈璟下了车,旁边马车上也下来两个人。

一男一女。

男子二十岁左右,穿着佛头青纻丝直裰,挺拔颀长,五官俊朗;另一个是女孩子,十一二岁模样,梳着双髻,带了两朵珠花,穿着翠绿色缠枝海棠褙子,俏丽可爱,就是神态有点冷漠。

陈璟看了眼他们。

这两个人,陈璟不认识,不是左邻右舍。

见陈璟看过来,那女孩子秀眉横掠,也看了眼陈璟。

金色骄阳照在女孩子脸上,映出夺目光彩,她那双明亮眼睛里亦洒进了金色碎芒,盈盈照人。只是那眼神,有股子锋刃般寒意,劈面而来。

戒备!

这女孩子对看他们的陈璟很戒备。

倒是一旁的男子,淡然微笑。

陈璟冲他们拱了拱手,就挪开了眼,不再看他们,只是对车上的杨之舟:“明日去拜访您。”

杨之舟点点头。

明风把陈璟的东西拿下来。

杨之舟的马车,重新掉头离开。

想到了什么,杨之舟突然掀起帘子,喊车夫道:“停下。”他往巷子里看了一眼。

七弯巷的巷子里,陈璟拿着包袱,走在前头;他身后,跟着方才下车的男女,他们放缓脚步,和陈璟隔了一段距离。

杨之舟微微蹙眉,目光锁在那个男子身上。

明风就问:“老爷,是喊陈公子有事?”

杨之舟没有回答。

倏然,走在陈璟身后的男子,似乎感觉到了异样的目光,脚步停住,转头来看。杨之舟连忙将车帘放下,命车夫驾车。

杨之舟微感惊讶:方才瞧见那个男子的面容,似乎哪里见过的。但是,又想不起来,隐约觉得熟悉。

而那个男子的背影,也好似见过。

可对方不过二十来岁,不是杨之舟结识的人。

哪怕见过,也应该是这几年的事。近年见过的人,记得起来才是,偏偏却记不起来。

“小时候在望县长大,会不会是那个时候认识某人的儿子或者孙子?小时候的事,总有印象,却模模糊糊的,也不是第一次了。”杨之舟想了半天,仍是毫无头绪,就这样对自己说。

一点小事,杨之舟很快就放下了。

又因为乘坐马车,一路上和陈璟猜枚,劳心费力。杨之舟年纪大了,强撑了一路,现在却有点脑壳疼。

他懒得再多想,往车厢里一靠,阖眼打盹。

陈璟回到家,大嫂和清筠惊喜不已,忙迎接了他。

看着陈璟风尘仆仆的,大嫂接过他手里的包袱,清筠去打了清水,给陈璟洗脸。

“二爷都瘦了!”清筠看在一旁服侍陈璟净面,有点心疼道,“是不是明州的伙食不好?”

陈璟笑了。

跟伙食没关系。盛夏天热,总要清减几分。他出去那几日,正好是一年中盛夏最热的时候。

“没有,在杨家吃得好、住得好。”陈璟道,“天气热嘛,总要瘦些。我瞧着你们也瘦了点。”

他看了眼耳房,发现李八郎不在,就问他大嫂:“八哥哪里去了?”

“今日文恭和文蓉休沐,八郎带着他们去逛市集了,也快回来了。”大嫂道,然后问陈璟,“杨家的老爷如何,治好了吗?”

“治好了!”陈璟笑道,“我可是得了药祖的真传,哪有治不好的病?”

大嫂和清筠却不知道他是故意吹牛逗乐,以为是真的,目带崇敬看着他,都满是欣喜。

陈璟笑,洗好脸之后,回屋换身干净衣裳。

李氏看着他的包袱,疑惑问清筠:“他出门的时候,带包袱了吗?”

“没有。”清筠肯定道。

那这里面就是杨家送陈璟的东西,而不是换下来的衣衫。不是脏衣裳,李氏就没动,依旧放在桌上。

陈璟更衣出来,到中堂和大嫂、清筠说话。

他指了指院墙那边,问大嫂:“邻居搬来了,如何,好相处吗?”

“搬来了。”大嫂笑道,“是个年轻的官人,带着他妹妹,出来行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